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食品

奶茶 流行千年的美味

2018-11-07 09:35:00 北京日报

  殖民文化的奶茶

  草原奶茶多是咸奶茶,佐料以盐解腻调味;而随后的航海时代与殖民文化里,被加入糖的奶茶有了甜味,背后的历史却满怀苦涩。

  大约是在公元593年,茶从中国被引入日本,对日本的生活礼仪与精神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直到17世纪初,大部分欧洲人都还不知道茶为何物。从史料记载来看,1610年的阿姆斯特丹是茶初访欧洲的第一站;20年后,茶叶到达了它的第二站法国;1657年才抵达英国。

  绿茶比较娇嫩,漂洋过海的大多是中国的红茶。最开始,英国人喝茶并不添加牛奶,在类似于皇家交易所的咖啡馆里,茶像啤酒一样被事先泡好装在大木桶中,有客户点单时再从桶里舀出、加热后奉上。这时的茶饮品在英国传播速度很慢,一方面是因为昂贵的进口价格,另一方面是进口时将茶叶作为“药物”的定位。17世纪60年代,茶叶的广告词是“一种质量上乘、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中国称之为茶,其他国家称之为Tay或Tee”。

  茶叶抵达英国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660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登基,他来自葡萄牙的妻子——凯瑟琳公主的嫁妆里,就有一箱中国红茶。凯瑟琳公主引领了宫廷的下午茶风尚,也奠定了英式奶茶的喝法:中国和日本的清茶不太吸引欧洲人的口味,印度马萨拉茶在制作过程中放入大量肉桂、胡椒等香料,对他们来说也太过浓烈,而英国本地丰富的奶制品和从殖民贸易中获得的蔗糖,则成为了茶水的最佳伴侣。

  在做工考究的瓷器中取出茶叶泡制,再用银勺加入白砂糖轻轻搅拌,最后依据口味添入加热过的鲜奶,看茶色与乳液之间的丝丝交融——英式下午茶的生活方式很快从宫廷流行到中产阶级。牛奶在何时添加,也成为了衡量身份尊贵的尺度(主人越属于上流社会,牛奶越可能在最后加)。

  到了19世纪30年代,奶茶已经成为英国普罗大众的日常饮品,原因是奶茶的基底由进口的中国红茶换成了殖民地的阿萨姆红茶。

  “1824年,英国军队将枪架在大象身上,慢腾腾地从加尔各答出发,去占领阿萨姆邦。”——《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当英式下午茶成为席卷全国的风尚以后,从中国进口的红茶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英国审视自己的殖民地,把目光投向了拥有广泛山坡砂石土壤、适宜茶树种植的阿萨姆(印度东北部的一个邦国),跃跃欲试要将其打造成世界茶叶中心。英属印度及附属地的人口大约为11443万,假设这些人和中国人一样都喝茶的话,那该是一个何其巨大的市场?印度奶茶的拉茶工艺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奶和茶混合后,用一定的手法和力度,将液体在两个杯子间反复来回。经过充分的冲撞,奶与茶口感更加融合,茶色也越来越深。

  没人征询阿萨姆人的意见,从1600年到1900年,阿萨姆大片国土被出卖给外国人,大片森林被数千亩绿色的茶林取代,其中的利益流到加尔各答和伦敦——成千上万的阿萨姆劳工奴隶处在最底端,饱受霍乱痢疾、工资剥削以及高死亡率之苦;茶叶公司位于中上层,它们在伦敦和加尔各答都有代理人;而位于顶端的英国政府,是阿萨姆国土地和财产的所有者,也是将喝茶习俗传遍印度的决定者。

  在英国殖民香港期间,英式下午茶的风尚也随之传到香港。新界一带的泥水工人延续了英国劳工的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时停歇片刻,用一杯奶茶提振精力、补充体能。受制于条件,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上等锡兰红茶,只能以低廉的碎茶来泡煮,结果却发现碎茶更容易出汁、茶味更浓涩。他们依靠浓烈口味的奶茶,支撑在港口、工厂和矿井里的每一天。由此,也奠定了港式奶茶“重茶”味的基调。

  港式奶茶因为方便快捷,很快从劳工层传递到了香港普通人家和茶餐厅,又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为港式文化的一部分:曾经港口劳工奶茶里加入炼奶的做法被称为“茶走”(红茶加炼奶)。一杯正宗的港式奶茶,捞茶、冲茶、焗茶、撞茶、撞奶,每一步的操作都有技艺,也影响着奶茶的风味。香港城市中,留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奶茶老字号,据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对外数据表明,“香港人每年饮用的奶茶多达10亿杯,每天要喝掉270万杯”。

1 2 3 4 共4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怎样让悲剧不再重演?

    万州事件是一次规则让位于情绪、结果令万众哀叹的悲剧。在反思言论中,“规则”二字不断地被提起。

  • 再见了 药店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推出一道新政:允许便利店卖非处方药。大街小巷的药店慌作一团,行业颠覆一触即发。

  • 互联网平台靠“灌水”洗不清自己

    8月份才借着世界杯火了一把的马蜂窝旅游网,在10月份就遭遇了寒冬。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杨帆:带领群众走向“电商小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过去只是个“收破烂”的“垃圾之乡”。近年来,成功走出“农民电商”发展路子。带来这个巨大变化的,是年轻的镇长杨帆。

  • 盲感体验

    “我在哪儿?走的是直线吗?”秋日的午后阳光明媚,几位特殊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公园附近蒙着眼开展定向行走课程,体验盲人出行的不易。

  • 吉林深山的松塔采集人:一天爬20多次树 赚钱供孩子上学

    一天爬20多次树 赚钱供孩子上学中新网吉林敦化11月1日电 (吕盛楠 李明姝)随着树上最后一颗成熟的松塔落地,48岁的刘保国才慢慢从树上爬下来。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七旬翁和他的鱼鹰部落

    • 优势栏目

      浙江武义:人欢鱼跃丰收景

    • 优势栏目

      福建建瓯:纸灯笼热销海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