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钢城故事-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三代人的钢城故事

2018-11-10 08:37:17 中工网——《工人日报》

  和企业共同成长

  汤龙波刚进厂时,心中的技术偶像是黄元民。

  黄元民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1985年进入柳钢时,是当年企业引进的第一个钢铁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被称为柳钢“技术活字典”的他在钢城里待了大半辈子,几乎见证了柳钢的每一次技术革新。

  1987年,冶炼车间技术员黄元民参与了柳钢与卢森堡签订的“引进顶底复合吹炼技术项目”协议。次年,柳钢派了5名技术人员到法国和卢森堡进行工程培训。

  黄元民是其中之一。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跟人家的技术差距太大了。我们的炉子很小、效率低,他们炉子大、效率高、人还少。”黄元民回忆,“特别震撼。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改变落后状况。”

  回国后,黄元民开始在车间里参与该项技术的推广。到1990年,柳钢铁、钢、材产量首次齐超40万吨。黄元民也从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副工段长、技术科副科长、技术副厂长、厂长。2002年,黄元民被调到股份公司做副总经理,主管技术改造,一直到2009年。

  2002年到2012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钢铁需求量持续扩大。中国钢铁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粗钢产量从1.8亿吨上升到7.2亿吨的规模。

  柳钢也在这10年中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10年12月29日,柳钢的钢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圆了几代柳钢人的千万吨“钢铁梦”。

  “年产钢量从1万吨到100万吨,柳钢用了40年;从100万吨到1000万吨,柳钢用了12年。”汤龙波最喜欢听黄元民讲述钢城的历史。

  当然,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从2011年开始,整个钢价开始往下走,包括柳钢在内的钢铁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钢材均价从年初接近3200元/吨,跌到年底的2200元/吨,大幅下挫了1000元/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有近60家钢铁企业关停,重点钢铁企业亏损达645.34亿元。

  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为了减少亏损,柳钢也停了几个炼钢炉。不过,柳钢并没有减员,虽然奖金降低了,工资还是和以前一样。企业多年来给予职工的稳定和幸福感,让职工生出了强烈的责任意识。

  “收入减少了一点,家里受到一些影响,但遇到困难时,整个柳钢迸发出一种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汤龙波说。

  2016年,柳钢开始扭亏为盈。2017年,柳钢实现利润46.8亿元;2018年前9个月,柳钢盈利超80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黄元民对柳钢的未来信心满满,“今年到明年,将会有一大批环保工艺投入生产,尤其防城港新区采用的是最新标准,将成为绿色环保示范点。”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千亿元’产业。”黄元民目光笃定。

  黄元民对企业的信心,还传导到了儿子身上。2012年,他的儿子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他极力劝说儿子回柳钢工作,“钢铁行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离不开基础材料。柳钢的平台很大,可以充分展现自己,大有可为。”

  现在,黄元民的儿子回到柳钢,成了又一位“钢二代”。

  汤龙波时常庆幸自己选择了“钢三代”的人生之路,“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弘扬工匠精神。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技术工人的春天来了。”

  “千亿元企业啊,我爷爷若还健在,肯定无法想像。”汤龙波说,他也要把高精尖技术掌握好,和企业共同成长。(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骆春香)

1 2 3 4 共4页

编辑:郭丽娟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双十一”诚信是关键

    "双11"将至,电商战场硝烟已起,在"剁手族"不断刷新销售数据背后,电商各平台和电商企业抢占市场的博弈。

  • 怎样让悲剧不再重演?

    万州事件是一次规则让位于情绪、结果令万众哀叹的悲剧。在反思言论中,“规则”二字不断地被提起。

  • 再见了 药店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推出一道新政:允许便利店卖非处方药。大街小巷的药店慌作一团,行业颠覆一触即发。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江苏邳州50万亩银杏“满城尽带黄金甲”

    11月6日,连绵细雨中,邳州50万亩银杏林海同步进入童话世界,如同金色梦幻之海。

  • 杨帆:带领群众走向“电商小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过去只是个“收破烂”的“垃圾之乡”。近年来,成功走出“农民电商”发展路子。带来这个巨大变化的,是年轻的镇长杨帆。

  • 盲感体验

    “我在哪儿?走的是直线吗?”秋日的午后阳光明媚,几位特殊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公园附近蒙着眼开展定向行走课程,体验盲人出行的不易。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七旬翁和他的鱼鹰部落

    • 优势栏目

      浙江武义:人欢鱼跃丰收景

    • 优势栏目

      福建建瓯:纸灯笼热销海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