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民生头条

云南巍山:搬新村,住新家…大山里的村民迎这些新变化

2018-10-31 11:23:47 中国新闻网

  凹金花(左)。杨维思 摄

  凹金花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凹文艳,就在离家不远的大三家村幼儿园当早教老师。幼儿园的校舍位于村庄的广场旁,教室干净敞亮。凹文艳与另一名教师凹文星,每天在这里陪伴村里的孩子们。

  

  孩子们在凹文艳的带领下跳彝族“打歌”。杨维思 摄

  孩子们穿着艳丽的彝族服饰,跟着老师做早操,听老师讲故事,跟老师一起跳舞、画画,幼儿园还为孩子们准备两菜一汤的午餐。

  

  幼儿园的每日菜谱。杨维思 摄

  “这是我的娃,3岁,”阿谷(凹兴谷)是一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来的年轻妈妈,她笑着说,“我家娃太喜欢来(上幼儿园)了,每天都喊着要来。”说着,小朋友已经一溜烟跑进了教室。

  

  凹兴谷。杨维思 摄

  孩子们穿的民族服装,大都是自家人手工做的刺绣。阿谷孩子衣服上的花朵便是她亲手缝制的,这似乎是当地妇女一项必备的技能。凹金花同样心灵手巧,她手中的衣服和腰带,花了她两三年时间才缝好。她看着自己的“杰作”,不无自豪地说,这些都是不卖的,是她为女儿准备的嫁妆。

  

  凹金花手工缝制的彝族服饰。杨维思 摄

  种葡萄,有钱拿

  庙街镇农妇夏翠芝现在的“田间劳作”,跟以前不太一样。

  如今,这里的田地覆盖着成片的大棚。大棚里绿叶葱茏,间或挂着一串串诱人的大葡萄。

  

  大棚里的葡萄。杨维思 摄

  昔日的农田,已被打造成了一个面积500多亩的黑提葡萄的种植基地。

  葡萄并不是大理传统的作物。但巍山的气候地质条件,其实很适合种葡萄,为什么不试着发展这个产业呢?

  葡萄基地的创建者左继龙经过多方考察,认为这条路行得通。他以前务过农、当过兵,还做过警察。退休后,他筹措资金,在庙街镇推行葡萄种植。

  这里的葡萄每年能收两季,刚好与其他地区葡萄供应季错开。基地葡萄严格控制规格质量,多渠道销往外地。

  葡萄种植“一举三得”,既规模化地利用了土地,也为当地农户开拓了不少“岗位”。此外,卖葡萄的利润,还可以为被帮扶贫困户提供分红,为他们增加收入。

  夏翠芝就是“就业者”之一。她现在每天到种植基地打工,能有80元的收入。“一年挣两三万块。”

  

  夏翠芝(右)在棚内修剪枝叶。杨维思 摄

  镇党委书记左士尧介绍,以前,由于村里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不仅有许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还容易造成社会问题。现在种植基地能够吸引一部分人来工作,一开始走路来、骑自行车来,后来慢慢有骑摩托来的,甚至开车来的。在家门口能工作,方便了很多,也让乡村更有活力。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医药威客做不走 卖大数据助他起死回生

    • 优势栏目

      坚守太行山深处30年的教学“夫妻档”

    • 优势栏目

      江西加大残疾人就业扶贫力度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