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搬新村,住新家…大山里的村民迎这些新变化-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民生头条

云南巍山:搬新村,住新家…大山里的村民迎这些新变化

2018-10-31 11:23:4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大理10月31日电 (记者 杨维思)云南巍山古城,一座坐落在横断山脉连绵群峰间的城镇。或许它不如云南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那样为人熟知,却同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人们得以从小城狭窄古朴的街道上,层叠错落的飞檐间,一窥它曾作为“古都”的光彩。这里是南诏国发祥之地,也是彝族祭祖的故里。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巍山古城始建,至今仍保留着明清城池的完整风貌。

  巍山古城。杨维思 摄

  然而,巍山县山区众多,古城周边的村落散落在群山之中,位置分散,交通也多有不便。不少村庄依山势而建,村中平地少,农田散碎。常年来,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们较为闭塞,务农的收入也十分有限。

  如何为山村谋发展?当地政府可谓绞尽脑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巍山县屡创招式,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令人高兴的变化。

  “6+6”,帮建房

  南诏镇新村,传说是第一代南诏王细奴罗的耕牧之地。如今,这里是一个静谧的小村。深秋十月,田间的大麦正青葱茁壮,玉米已经可以收获。

  苏泉芬的房子在村中一条坡道旁边。

        大门与两侧的院墙还在搭建,红砖裸露,木制的脚手架清晰可见。院内是一座有五间屋的砖房。  

  苏泉芬家的新房。杨维思 摄

  砖房是苏泉芬一家2016年建成的新居。此前,一家人没有自己的房子,丈夫范绍伟在周边做工,而她在村中的养殖场打工,住在户主家里。

  收入低、缺技术,还要养活正在上学的儿子。也许当时苏泉芬不会想到,她能这么快建起自己的家。

  精准扶贫工作展开后,没有住房的苏泉芬一家被划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借着政策的利好,苏泉芬享受到了6万元的国家建房补助,又得到了6万元的无息贷款。在亲友的帮助下,新居落成,一家三口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

  在苏泉芬家中的墙上,贴着脱贫攻坚挂钩帮扶责任公示牌、帮扶情况明白卡等一系列“名片”,清晰地记录着户主的贫困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等,既保证了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又保证了整个帮助脱贫流程的透明度。杨维思 摄

  “现在家里有七八亩地,种烤烟、玉米、贡菜,加上丈夫打工,一家人一年能收入两三万元。”苏泉芬说,“国家还补助了5000块钱给我买了一头牛,补助1000块买了一头猪,孩子上学也有补助。”

  

  苏泉芬坐在客厅里。杨维思 摄

  经济作物的种植和产业扶贫计划,让增收的未来可期。苏泉芬乐观地表示,将来多挣些钱后,打算把房子扩建为二层楼。

  搬新村,住新家

  大仓镇大三家村乍一看与别的村落不太一样。青瓦青砖的崭新屋舍布置精心,错落有致,村中的道路看上去也经过了一番规划,能够让汽车方便地行驶。比起印象中的“山区”,这里更有一番田园景致。

  

  大三家村。杨维思 摄

  原来,大三家村是一处异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据村党委书记卜晓卫介绍,这里的村民原本居住在山头的另一面。然而,原村址面临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隐患,加上居住条件不好,因此,大三家村经过规划选址,搬迁到了现在的宜居之地。

  村民凹金花搬到了新家。这是一座外观精美的砖木结构小楼。铺着青瓦的屋檐,精雕细刻的木门,使小楼充满了当地的民族风情。

  

  凹金花家的房子。杨维思 摄

  凹金花一家四口也是已经完成脱贫的“前贫困户”。村庄搬迁后,他们一家住进了100平米的新房,还得到扶贫贷款5万元。这5万元,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入股企业,每年一家人还能获得5000元的分红。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医药威客做不走 卖大数据助他起死回生

    • 优势栏目

      坚守太行山深处30年的教学“夫妻档”

    • 优势栏目

      江西加大残疾人就业扶贫力度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