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交通

“未来交通”什么样? 高铁和地铁可实现全自动运行

2018-05-21 07:26:47 北京青年报

  现场

  “我家的车能使用无线充电吗?”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发的无线充电汽车让不少电动汽车的拥有者羡慕不已。“无线也能充电?”“怎么就把电充到电池里了呢?”“我们家的汽车可以安装这种设备吗?”围观者中,有充满求知欲的小学生,也有被新技术吸引的普通市民。

  陈女士母子就是被无线充电吸引的观众之一。尽管家里使用的仍是传统的汽油车,但她也对新能源汽车有强烈的兴趣,向工作人员询问了无线充电的原理,还提出了不少疑惑。“因为带着孩子来,我得让孩子也听明白,这种技术还挺有意思的,感觉比传统的充电桩要省事不少。”

  来自朝阳区的陈先生家里就有一辆纯电动汽车,他对无线充电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蹲在汽车尾部盯着充电设备足足研究了20分钟。听完陶成轩的介绍后,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还留下了工程师的电话。“我家的车能用上这个无线充电设备吗?”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不远处,在高铁模拟驾驶台前,四名来自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同学正玩得不亦乐乎。杨昊锦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一比一复制的模拟高铁操控台,“寒假的时候我坐过高铁回山东姥姥家,感觉速度特别快还特别稳,妈妈说高铁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呢!”他和小伙伴们来回操控着驾驶台上的操纵杆,向前推是加速,往下拉是恒速,再往下是制动,仪表盘上显示出不同的速度,驾驶台前的电子显示屏上景物的后退速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不行,你这速度太快了,现在高铁的速度都在350左右!”看到同学一直向前推操纵杆,使行驶速度超过了400千米每小时,杨昊锦不禁有些着急,将操纵杆又往回拉了拉,将速度降了一些。看着大屏幕上景物后退的速度,他转过头对小伙伴说:“好了,我们就稳定在这个速度开吧。”杨昊锦还不忘向北青报记者展示自己学到的成果:“你看,按‘开右门’,列车的右侧车门就打开了,按‘风笛’按钮,就能赶走前方铁轨上的飞鸟。感觉特别酷,有种当高铁司机的感觉!”他早已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驾驶这台模拟高铁,俨然一副小司机的模样。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记者观察

  轨道交通驶入

  “无人驾驶”时代

  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和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中国发展高速铁路十余年来,中国人的出行正在被显著地改变着。截至2017年,全国铁路网营业里程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网营业里程突破2.5万公里,中国高铁占世界高铁的66%。

  但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中国如何让自己的高铁名片保持领先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何华武日前表示,随着高铁营业里程的增加,未来高铁势必要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智能化,二是低真空管(隧)道磁悬浮高铁技术。其中在智能化这一点上,中国高铁已经迈开脚步。目前我国已经在珠三角莞惠、佛肇两条时速200公里的城际铁路开通了自动驾驶列车。目前正在建设的京张高铁是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铁总的目标,未来京张铁路将建成“精品工程、智能京张”。何华武院士透露,时速300至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在世界尚属空白,目前正在研发验证,未来将在京张高铁首次应用。

  同样,已经载客试运营4个多月的地铁燕房线,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国家,是地地道道的“国产黑科技”。未来,无人驾驶将成为北京地铁的“标配”,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北京地铁3号、12号、17号、19号线以及新机场线等都将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机械处的负责人曾表示:“无人轨道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未来北京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都将采用自动运行系统。”

  我们在地铁、高铁的第一节车厢围观司机开车的日子,也许快要结束了。

  文/本报记者 雷嘉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 如何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你知道吗?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申报条件不尽相同。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无腿老人“挑战不可能”成功登顶珠峰

    • 优势栏目

      【特稿86】地震孤儿的10年回家路

    • 优势栏目

      【汶川地震十周年】映秀花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