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以上“村宴”须备案鱼生四季豆上聚餐黑名单-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食品

百人以上“村宴”须备案鱼生四季豆上聚餐黑名单

2018-10-10 13:37:11 羊城晚报

  聚餐尽量不做烧卤凉菜

  《意见稿》还对聚餐场地等提出要求,要求集体聚餐活动场所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位于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外。举办地点正在流行传染病的,禁止举办集体聚餐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稿》还提出,集体聚餐活动不得出品野生菌、四季豆、新鲜黄花菜等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及直接食用的生或半生水产品;集体聚餐活动不做或少做烧卤凉菜,尽量避免外购散装熟食(烧卤熟肉制品)。

  此外,承办者应负责对供餐的每种食品在冷藏条件下留样48小时以上,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在清洗消毒后的容器内并加贴标识,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每个品种留样不少于125克。

  解

  为何禁吃鱼生等食物?

  菜品风险不好控制

  佛山市食药监局食品餐饮安全监管科科长马金生表示,非经营性场所集体聚餐“不得出品直接食用的半生或生的水产品等”,对此,广东省是有指导意见的,即涉及100人以上聚餐类的,不能吃风险高的食品,包括半生或生的水产品等,“这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这些菜品的风险不好控制”。

  “佛山市早在2015年已制定了《非经营性场所集体聚餐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管理办法》),试行期是三年,今年进行了修订,于是有了此次的《意见稿》。《意见稿》是在试行的管理办法上做了进一步完善。”马金生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不应出品野生菌、四季豆、新鲜黄花菜等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及直接食用的生或半生海水产品等”这样的条款在《试行管理办法》也已经提出过。

  那么,《试行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有没有发现在此类聚餐中出现野生菌、四季豆、新鲜黄花菜、直接食用的生或半生水产品?就此,马金生表示,集体聚餐具体由各个镇街监管,他暂时未掌握具体情况。

  记者注意到,佛山市食药监局曾在《试行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中表示,佛山的非经营性场所聚餐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其中一个体现就是举办者和承办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包括供应白切鸡和深海珊瑚鱼等高风险食品、食品加工过程存在生熟交叉污染等现象。

  热

  禁食能否不“一刀切”?

  部分地区有吃鱼生传统

  “从责任主体的界定、风险的规避以及消费者食品安全角度来说,这样的管理办法是非常好的。”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认可,“在正规的酒店聚餐,有完善的供应链和较好的储存硬件。但在非经营性场所群体聚餐,所需要的食物量大,如果直接食用生的水产品等,出现腐败性感染、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几率还是较高的。从整个食品行业的规范性、科学性而言,禁止鱼生在非经营性场所集体聚餐中出现还是有必要的”。

  “出台这个规定是很有必要的,可避免或减少食品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一位长期在佛山从事旅游、集体聚餐策划的曾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不过,禁止出品直接食用的半生或生的水产品,对于爱吃鱼生的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接受。建议可以提前将食材送到管理部门检测,保存样品,用事前、事中监管来代替直接禁止”。

  参加过多次非经营性场所集体聚餐的市民张先生表示:“佛山一些区域有吃鱼生的传统,而且很多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经常会搞一些聚餐等活动,推介本地美食资源如鱼生等。如果直接规定不能出品(鱼生),估计不容易被接受。另外,乡村举办集体聚餐比较分散,监管力量是否足够、这样的规定能否真正落实等,都有待观察。与其直接禁止,还不如针对这些食材作一些标准要求。”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18年十一黄金周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渐递增,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堵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 众志成城抵御“山竹”

    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今年第22号强台风“山竹”给广东省造成的严重影响,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 “网红”不是挡箭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个网红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更多这样的网红“站出来”。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山东沾化:金秋十月 冬枣飘香

    • 优势栏目

      “草原人家”,一个红火的农村电商

    • 优势栏目

      1.58万亿元!国庆消费“刷”出新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