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避免家长变成“编外教师”-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该怎样避免家长变成“编外教师”

2018-05-16 09:30:54 检察日报

  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都成了家长的“分内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5月14日《半月谈》)。

  作为“家校共育”的关键一方,家长配合学校,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教育孩子的工作,非常必要且正当。但是,当一些学校和老师打着“家校共育”的名号,给家长过分摊派任务和工作,甚至把家长变成“编外教师”,就有些变味儿了,亟须纠偏。

  寻根究源,一些家长是如何逐渐变成“编外教师”的呢?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校共育”理念的边界比较模糊。到底哪些事情是学校或老师必须要做的,哪些是家长必须要做的,或者哪些是家校商量后确定的,都没有明确规定,甚至连指导意见都没有。这是造成一些学校和老师过分把部分工作交给家长去做的重要原因,由此导致出现“让家长批改作业”“到学校管班级”“到校打扫卫生、值日”等各种情况。

  其次,老师缺乏必要的管理“惩戒权”。目前,一些学校和老师之所以不愿深度管理学生,并非都是因为责任心不强、能力不足等,而是在目前语境下,老师缺乏必要的、明确的对犯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惩戒权”等,导致一些愿意深管的老师或学校屡屡因此惹上麻烦,长此以往,便遏制和降低了老师们深度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和老师不得已才让家长过多地参与教育管理。

  再次,是因为家长过分的“迁就”。不少家长面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尤其是一些不太恰当的要求,虽然在心理上不太能接受,但在行动上往往都会支持,很多时候甚至连起码的据理力争都没有。久而久之,让学校和老师养成了“习惯”,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强加给家长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造成这一局面,表面上是因为一些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希望通过在老师和学校面前示好、献殷勤等,博得老师好感,以期学校和老师会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深层原因则是目前的优质教育资源仍供不应求、分配不平衡等,以致家长做出这些行为。

  当然,可能的因素还有不少,这里不再赘述。但这些已能够说明,要想从根上防止家长成为“编外教师”,除了加大宣传和惩戒,切实唤回学校和老师在“家校共育”中的责任心之外,无疑还需多方努力和协作。如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家校共育”理念中各方行为的边界和责任,让家校在教育互动中有所遵循;赋予教师必要的管理教育“惩戒权”,给教师足够的教育手段,唤回他们积极教育的意识和作为;进一步强化平衡教育、透明教育、廉洁教育建设,让家长在家校教育的问题上,能够有正确的心态、据理力争的勇气和底气等。

  只有综合发力,齐抓共管,才能有效防止家长变成“编外老师”。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 如何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你知道吗?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申报条件不尽相同。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无腿老人“挑战不可能”成功登顶珠峰

    • 优势栏目

      【特稿86】地震孤儿的10年回家路

    • 优势栏目

      【汶川地震十周年】映秀花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