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增岗位 政策促匹配——重庆渝北推动内陆开放拉动就业-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民生头条

开放增岗位 政策促匹配——重庆渝北推动内陆开放拉动就业

2018-08-21 04:47:57 人民日报

  推行订制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外向型产业领域也屡见不鲜。前不久,渝北区一家出口机电产品生产企业急需一批电工,市场招聘难以满足,无奈之下找到就业局。

  “找我们就对了。”渝北区就业局局长邓超说,“通过‘订单式培训’,很快,一批满足企业要求的电工师傅就顺利上岗,而且针对企业需求培训,企业满意度很高。”

  “我们推行按市场需求定向、按学员意愿定岗、按机构专长定点的‘三定’培训模式,并率先推行将技能培训补贴直补到个人,对培训全过程监管,全面推行培训满意率回访。未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或在岗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视其培训专业及获得的技能等级,可享受最高3500元的培训补贴。”邓超介绍说,当地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500人次,今年还以技能培训的方式援助重庆城口县贫困人员、西藏芒康农牧民。

  为精准对接劳资,在强化培训的同时,当地还搭建了线上线下的就业平台。

  “我们有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区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二、五现场招聘、网络常年招聘、适时赴外招聘;各镇街、村居均将就业纳入公共、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的重要内容,提供政策咨询、就失业登记、政策申办、培训登记、用工推荐等服务。”邓超说。

  同时,渝北区建立人力资源和用工信息数据库,通过现场招聘会、网络、手机APP、微信和街道、高校等人口密集处智能终端“五个平台”收集、发布信息。系统实现人岗自动匹配、手机“摇一摇”找附近工作等功能。

  通过这“一库五平台”,2017年至今,1.4万余家次用人单位提供17.9万余就业岗位,18.6万余求职人员通过平台求职,5.8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45岁的市民周清明离职后,因为年龄因素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今年初,周清明通过渝北区的网上平台获取招聘信息后,在一家外贸企业成功入职。目前,渝北区网上智能招聘系统访问量已经超过300万人次。

  扶助困难群体

  用好人力市场

  “一方面,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向型就业岗位不断涌现,所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作为老城区,我们有部分‘4050’就业困难人员,普遍学历低,缺乏一技之长,他们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邓超说,这些新情况,亟须积极妥善应对。

  为此,渝北区在打造一系列人才计划、吸引高端人才的同时,加大了吸引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工作的力度。据统计,今年渝北区户籍高校毕业生约6000人,2800人返乡工作。近5年离校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5%以上。

  针对渝北区有就业意愿的1万名城镇“4050”人员,就业部门为他们挖掘岗位,积极推荐。“比如相关企业有招工需求,我们就建议将保安、保洁、保绿等岗位优先提供给他们。”邓超说。

  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渝北区也注重向市场要活力。目前,落户渝北空港新城的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园区有57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已经提供了16万个岗位,为27万人次实现就业或者流动。”园区运行公司副总经理魏建说,“出口为主的汽车和IT产业方面,我们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主力。IT产业的七成用工也基本是由市场化完成。”

  “就业工作是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互为补充。用好市场的手段,对我们工作是极大的助力。”邓超说,“在渝北区,只要有人愿意工作,岗位都是有的。”(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重载铁路桥梁转体创“新高”

    • 优势栏目

      浙江洞头“一元食堂”为老人传递幸福“滋味”

    • 优势栏目

      2018阳光少年成长营闭营仪式在京举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