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第五子永琪到底是怎么死的? 喜欢熬夜的年轻人要当心了-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居家

乾隆第五子永琪到底是怎么死的? 喜欢熬夜的年轻人要当心了

2018-10-15 15:34:32 扬子晚报

  电视剧《如懿传》中的永琪。

  古装剧《如懿传》今晚收官,永琪因病早逝的剧情让很多观众惋惜,这位乾隆皇帝的第五子文武双全,深受乾隆喜爱。但是25岁却因病离世,让很多网友感到疑惑的是,永琪到底是怎么死的呢?皇亲国戚患的这种病很少见吗?如今患了这种病也会危及生命吗?

  通讯员 杨璞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蕴琦

  附骨疽本身不难治,误治加重病情

  据史料记载,永琪一直被“附骨疽”这种病所困扰,且是逐渐加重,以至于乾隆对其倍加怜惜:“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以慰其心。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王睿副主任医师介绍说,附骨疽属于中医外科病名,是生于骨上的一种疮疡。据清代著名中医著作《医宗金鉴》所述,此病不是什么不治之症,“系调治可愈之证”,可见在当时也是可以治愈的。

  那么,皇子永琪怎么会死于这种病呢?根据太医院记载,永琪病重曾大量服用人参。服药后,病情却未见好转,日渐加重,没多久就辞世了。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教授曾就此评论道:“五阿哥以弱冠之年日进半两,亦嫌过量。”由此可见,永琪病重时候的治疗方法有欠妥的地方,至于是不是宫斗剧中的那些剧情,尚有待考证。但是,这说明附骨疽即便是可治之症,如果辨证不准确,用药不合理依然会耽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说白了,就是年纪轻轻的五阿哥,每天吃那么多人参,实在太过。补药吃多了,对人体不助反害。这点对现代人也尤为重要。

  年轻人患骨结核并不少,熬夜的最容易中招

  王睿副主任医师介绍,网上说永琪患的附骨疽就是骨结核,这不完全准确。因为附骨疽是中医病名,类似于西医的急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及骨结核。但是,从易误诊、危害性等综合分析,永琪患的病的确可能是骨结核。而该科收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骨结核患者中,年轻人比例越来越多,仅该科近五年的收治病例就增长了十倍。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王睿副主任医师介绍,以骨结核中的胸椎结核为例,早期症状是腰背部酸痛,或者病灶部位附近出现不明原因肿块,低热、盗汗,有时并发有双下肢乏力、麻痹。很多患者在出现腰背部酸痛时误以为是神经痛、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到后期检查时才知道是胸椎结核。

  年轻骨结核患者大都喜欢夜生活,比如夜里12点以后还喜欢上网玩游戏、加班或者从事其他娱乐活动等等。这样很伤身体,容易降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由于结核杆菌很可能就隐藏在你路过的某个地方,通过飞沫、尘土都能传播,一旦感染上结核杆菌很容易“中招”。如果及时治疗,预后一般很好,但是如果被误诊,拖到症状很严重的时候,这种病也会危及生命。

  预防骨结核病的关键是提高抵抗力

  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不少青壮年的抵抗力下降,骨结核病开始出现新的特点,以前患者多为偏远山区和营养不良的人群,现在很多一二线大城市的青壮年也会患上这种病。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王睿副主任医师介绍说,预防需要注意以下5点:

  1、接种卡介苗,主要是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可明显减少;

  2、尽量避免长期熬夜,坚持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新鲜空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增加营养,忌食发物;

  4、保持精神愉快,情志舒畅;

  5、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口腔卫生,如发现鼻炎,咽炎,扁桃体炎,龋齿应及早治疗,防止继发结核杆菌感染。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18年十一黄金周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渐递增,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堵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 众志成城抵御“山竹”

    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今年第22号强台风“山竹”给广东省造成的严重影响,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 “网红”不是挡箭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个网红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更多这样的网红“站出来”。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探访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

    • 优势栏目

      秋季美丽生态 三峡蓄水现平湖美景

    • 优势栏目

      世界最大谷粒二维码亮相哈尔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