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法眼

祁连山整改修复一年 彻底祛除沉疴仍需时日

2018-07-06 08:56:33 人民日报

  整治后的甘肃省肃南县九个泉选矿厂面貌。资料图片

  整治前的九个泉选矿厂。资料图片

  卖掉牛羊、拆掉圈舍,在祁连山深处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裕固族牧民兰永忠,去年底“下山”了。

  不久前,兰永忠又重新“上山”。不过这一次他有了新身份——生态管护员。摸摸云杉树、看看草场地,每天清晨,兰永忠都要沿着原来的牧道走一走。

  兰永忠说,不管是“下山”,还是“上山”,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祁连山。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然而,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通报指出:当地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

  整改问题,修复生态,既要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更要纠正思想认识偏差。痛定思痛,甘肃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动真碰硬净化政治生态,逐个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149户牧民搬离核心区;144宗矿业权全部关停退出;保护区内111个历史遗留无主矿山完成恢复治理;42座水电站中,10座已关停退出,其余全部完成水资源论证复评……一年间,曾被过度放牧、采矿筑坝等问题困扰的祁连山渐趋平静。

  彻底祛除沉疴仍需时日,但祁连山生态环境向好趋势已在显现。

  搬 迁

  “搬下来是第一步,还要留得住、过得好”

  兰永忠的“下山”路,并不平坦。这个63岁的倔老头,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段)核心区最后搬离的人。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8.7万公顷,肃南段占了117.8万公顷,是县域总面积的58.4%。保护区内,肃南有草原1240.13万亩,其中核心区有180.24万亩;有4115户10803人居住并从事畜牧业生产,其中核心区有149户484人。

  人不走,畜牧业生产不停,保护就难以彻底。去年7月,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家住康乐镇德合隆村的兰永忠怎么也想不通,“要说对祁连山生态破坏最大的,是那些矿场和水电站。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草原就是命根子,为什么要搬迁?”

  同样不理解的,还有兰永花。当时,她刚牵头成立养殖合作社,还贷了160万元准备大干一场。“我们家禁牧补偿款只有我一人的3.8万元,还贷款利息都不够,愁得天天哭。”

  肃南县农牧委副主任贺鹏飞说,牧民不愿搬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祖辈世居于此,难舍家园;二是几乎每家都有四五千亩草场、上千只羊,收入普遍不低,担心搬迁后生活没着落。

  “第一次开群众大会,德合隆村28户全都不同意。”康乐镇党委书记陈海君回忆,牧民态度很明确:禁牧可以,搬迁不行。

  “不管给多少钱,我都不搬。”会上,兰永忠第一个发言,说完便摔门而出。

  为打消群众顾虑,肃南明确由县领导、县直部门一把手、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包保”1到2户搬迁户,上门宣讲搬迁补偿、技能培训等政策。康乐镇抽调20多名镇村干部,深入牧民家中采集数据,按照“一户一套表、一村一本册”的要求,完成牧户编码、尺寸测量、信息登记、实物取景等工作。

  “到我们家来做工作的,县乡领导都有,前后不下十次。”兰永花说,一开始,说起搬迁她一口回绝,说急了还骂人家,“但干部们从来不还嘴,耐心帮我们算账,讲怎么帮扶、讲发展前景。”

  “我们从兰州、张掖聘请了6家资产评估公司,之后经村民投票选择了3家。”贺鹏飞说,先评估、公示,有异议的再核实、再公示,直到群众满意。“我们还按人头为牧民发放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一次性补助资金1.5万元,每户6000元安置费和5000元搬迁运输补助。”

  “早搬迁,还能获得30.4万元的奖励。”兰永花仔细算账,终于动了心。房屋、棚圈等设施补偿152万元,再加上各种补助,总共能拿到185万元。去年10月底,兰永花签字同意搬迁,成为核心区最早“下山”的牧民。

  现在,兰永花在肃南县白银蒙古族乡东牛毛村安了新家,盖起了新棚圈发展设施养殖。“养了5头奶牛、16只牛犊和80只羊,一年四季喂饲料,投入比过去大了,但新家交通方便,牲畜价格也比过去高了。”

  对有再就业意向的搬迁牧民,肃南开展免费技能培训。2018年春节前,有285人实现再就业。贺鹏飞介绍,县里还为搬迁牧民提供5万至10万元额度、连续3年的贴息贷款,帮助发展后续产业。

  “搬下来是第一步,还要留得住、过得好。”贺鹏飞说,最近县里正在开展督查,“上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对149户搬迁牧民的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退 出

  “共性问题统一尺度,个性问题一矿(站)一策”

  这阵子,瀚森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爱民正忙着带领工人在原摆浪沟铜矿矿区种植云杉。“植被修复从去年6月开始,估计今年7月底完成。”

  2008年,经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批复,赵爱民办理了摆浪沟30多平方公里的探矿权证。按照原计划,今年就可以办理采矿证开采。

  几年来,赵爱民持续投入资金找矿,没想到2016年12月底,却接到了肃南县国土资源局的退出通知。

  去年11月,肃南县国土局开始同赵爱民协商补偿问题。“今年5月底,国土局通知说方案已经审计完毕,核准补偿金额800多万元,等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就可以发放。”

  和赵爱民一样,武威全圣集团水电办公室主任李万祥也在等待。自2006年开始,全圣集团进入肃南投资建设水电站。2010年、2014年,该公司相继建成白泉门三级、四级水电站。

  记者了解到,保护区内共有水电站42座(33座已建成,9座正在建设),涉及武威、金昌、张掖3市的6个县区。其中,寺大隆二级水电站位于保护区的缓冲区,其余41座位于实验区。“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使祁连山范围内的大通河、黑河等河流形成了0.29至21.04公里不等的减水河段。”相关人士介绍。

  甘肃省政府的一份通报指出,部分水电站存在审批手续不全、设计引水流量偏大、建设超设计工期、未按规定下泄流量等违规问题。白泉门一二级、西营河一二三级水电站超设计工期2年至4年,不同程度地加重了生态环境负担。

  “没有建成,主要是受制于工期短、工程协调难度大以及企业自身资金压力等因素。”李万祥说,去年2月,接到张掖、肃南市县两级发改委通知停止施工;去年8月,现场临时建设设施全部拆除,施工机械设备全部撤走。

  对保留运行的水电站,甘肃省要求全部设置生态流量永久性、无障碍泄放设施,保证下泄生态流量。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张掖市区西南方50余公里的黑河龙首二级水电站。“之前,电站下泄流量不规范,有时多有时少,形成了2.3公里减水河段,导致两岸生态环境恶化。”水电站副总经理雷江逵说,去年初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流量计监控系统,确保整改有效果。

  根据整改要求,龙首水电站生态用水基准流量枯水期为3.33立方米/秒,丰水期为7.46立方米/秒。记者在调度室看到,生态放流监控系统显示,瞬时流量为8.78立方米/秒,累计已下泄生态流量9657万立方米。

  去年底,甘肃省印发《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方案》《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要求将寺大隆一二级、白泉门一二级等10座水电站关停退出,停止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已设矿业权全面退出保护区。

  按照“共性问题统一尺度,个性问题一矿(站)一策”的思路,甘肃分别与在建水电站以及矿业权业主单位协商补偿方案。肃南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永明介绍:“我们已经对全圣集团的前期投入成本进行了4轮核算,补偿方案将于近期出台。”

  “截至目前,保护区内117项探采矿项目已经全部关停。”张掖市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杨树林说,采取注销式退出76项、扣除式退出7项、补偿式退出34项,退出补偿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有关领导同志在甘肃调研时,对张掖矿业权分类退出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甘肃在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上,“蹚出了一条路子,为全国积累了经验。”

  关停退出,只是整改工作的第一步。张掖市将整改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理项目、现场整治,主要开展关停企业、清理现场、恢复植被等工作;二是分类施策、解决问题,重点是依法依规解决企业退出、矿权注销、经济补偿等问题;三是修复保护、完善机制,主要抓好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长效机制建立等工作。

  “目前,整改工作第一阶段现场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转入解决问题阶段,同时压茬推进第三阶段工作。”张掖市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全面巩固提升、全域监测监管的新阶段。

1 2 共2页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18年暑运

    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图,铁路暑运工作拉开帷幕。

  • 感恩父亲节 大声说出心里的话

    小时候,爸爸的爱是沉默的,他少言寡语,用宽厚胸膛为我遮风挡雨;爸爸的爱也是宽厚的......

  • 又到一年高考季

    说起“00后”的话题,似乎总是自带流量,而如今,这批曾经的“千禧宝宝”又和高考联系到了一起。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白茬山”复披“绿衣裳”

    • 优势栏目

      深圳市慈善会举办10大地标冰激凌义卖活动

    • 优势栏目

      告别污染养猪场 变身甜蜜养蜂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