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认识”兵马俑的人去了-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第一位“认识”兵马俑的人去了

2018-06-02 10:38:01 北京晨报

  

  原标题:第一位“认识”兵马俑的人去了

  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大名比起来,他的名字鲜有人知。5月16日,发现并修复第一尊兵马俑的人谢世,他叫赵康民,陕西临潼区博物馆原馆长,享年82岁。

  1936年出生的赵康民是地道的陕西人,上过高中,能写会画,1961年到临潼县文化馆工作,负责文物考古兼美工。1974年,临潼大旱,打井热潮高涨,西杨村村民在打井时,砸中一块硬硬的陶俑碎片,随着打井深入,更多秦砖、陶俑碎片显现出来。

  赵康民根据村民对“铅砖铜镞”的描述,意识到“很可能是秦代的遗物,与秦始皇陵有关。”他连夜雇请村民,将陶片收拢,装了整整3架子车送回文化馆。“连续三天,终于粘起两个武士俑。身高1.78米,身穿战袍,腰间束带,腿扎行藤,足蹬方口齐头履,两臂下垂,左手五指并拢,右手半握,拇指上翘。”赵康民在《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始末》一文中回忆说。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尊被挖掘修复的兵马俑。

  4个月后,国家成立了第一支秦兵马俑发掘领导小组和考古发掘队,赵康民担任考古队的队员,至此,沉睡地下2000多年的兵马俑得以见天日,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单。而赵康民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发现和认识秦兵马俑的人。”

  44年前,当赵康民第一眼看到这些陶俑时,现场还是一片狼藉,俑头架在柿树上,俑身立在麦田里,戴着破草帽吓麻雀;如今,三个秦俑坑,8000个兵马俑,千俑千面,气势恢宏,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凡考古人都有一个职业毛病——不走水泥路,专挑土路,期望着这一脚踩下去,能有个东西硌着脚,这就注定他们一生辛苦,千淘万漉。赵康民,人精瘦,脸纵横,爱吃馒头夹着咸菜和生辣子。他曾经说,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尊兵马俑。鞋履上的针脚、手掌上的纹路、眼睑上的睫毛……似乎都在提醒我们,2000多年前,真有这么个男子替秦始皇扛过枪,让孟姜女梦难安。考古就是替古人说话,考古就是寻找生与死的痕迹。这个世界终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带着使命而来,就像个陶俑,站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默默无闻,使命必达,如赵康民。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第31个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泪奔!五抗联老兵70年“世纪重逢” 年龄总和近500岁

    • 优势栏目

      他们拼尽全力只为了能和普通人“一样”

    • 优势栏目

      致敬!《等着我》95岁抗联女兵苦寻战友70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