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杨大可:每株被善待的果树都是绿色银行

2018-05-22 13:27:10 中青在线

  杨大可(左)

  在重庆市云阳县东北部,有座常年云雾缭绕的无量山,相传得名于山峦深处曾住有普度众生的无量寿佛,另一个传说是,道家大师张三丰顺长江而下,因其苍茫无际,称其无量山。

  这片海拔1400多米的山峦,曾经是为“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后就只能到无量山去挖土”而“躺枪”的贫瘠之地;如今,这里诞生了创业榜样: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杨大可用18年青春在这里开荒种树,他创建的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43岁的他,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成为共青团重庆市委兼职副书记,并当选十九大代表。在他的创业故事背后,一座“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野梨树结出的创业梦

  1856年,湖广填四川时,杨大可的祖上搬到无量山一带,选择在一棵巨大的野梨树旁安家。到了晚上,拿梨当饭吃,一家子度过了艰难时期。

  他的先祖尽量省出梨子,变卖成铜钱,逐渐积攒家业,在无量山安顿下来。而村上好几户人也因这棵树的救济而存活了下来,让杨家在当地赢得了声望。

  这些墓碑上的文字和口口相传的故事,让梨树在杨大可的家族史上烙下了印。这个家族甚至开始专业种植果树。他的爷爷杨兴汉193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农业系,后来也回到无量山种树,1985年,他更是承包了无量山上70亩乱石窑,带着全家人垦荒,种植果树。

  乡邻们种庄稼,他们却只种果树,有石头缝就种。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到杨大可上大学时,果园里已经有了六七千株黄花梨。当时,受制于交通,大多是物物交换,每到丰产季,邻居就会用一斤稻谷或者两斤玉米,来兑换刚摘下的梨。

  杨大可15岁时,隔壁村一中年女人来换梨。她跟杨家打赌,说能一口气吃下两个脸盆的梨子。结果,她真的在1小时左右吃完了大约20斤的梨。

  这样的场景显然让杨大可认识到梨树的价值。爷爷从小对他灌输的生命哲学中,每次都会强调“对一棵树好,它一定会给你回报”;爷爷还告诉他,“在无量山,利用土地最划算的不是粮食,是树!”这一切,让他从小就对农村种植业充满期望。

  因为种果树,杨家成了改革开放后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家里直接跳过黑白电视机买了彩电,每晚,院坝里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卖梨的钱让杨大可一路求学,考上了四川大学。

  在大学校园,杨大可学的是应用电子,心里挂念的却是家乡的梨园。听说成都龙泉驿的水果特别好,他就实地去考察。他发现,这里的水果品种丰富、质量好,还有适合城里人休闲度假的生态观光农业。

  他震惊了。“我深切地意识到,同样是水果种植,爷爷的梨园和外界有着巨大的差距。那时,我就有了一个心愿,把爷爷的70亩梨园做到龙泉驿的水准和规模。”

  1999年,杨大可大学毕业。他上网查询资料时发现,从韩国进入中国市场的大果水晶梨果肉细腻、化渣、汁水甜。最吸引他的是,当年可挂果,亩产可达5000斤。

  “如果老家的梨园都换成这个,经济价值要翻10倍。”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条信息的价值,兴奋地下载好资料,和爷爷商量后,放弃了成都的工作,和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的女朋友一起回村种梨。

  就这样,他选择了滋养祖辈生命的梨树开始创业之旅。

  此刻正值世纪之交,两个名校大学生回家乡的大山务农,在当地引发轰动。但在杨大可看来,这是理性的选择,“梨园那时的效益就有10万元,如果我能种上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品种,效益还会提升,回家比在城市更有前途。”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 如何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你知道吗?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申报条件不尽相同。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63岁绝症企业家寻救命老友 40多年后终重逢

    • 优势栏目

      无腿老人“挑战不可能”成功登顶珠峰

    • 优势栏目

      【特稿86】地震孤儿的10年回家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