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广东立足实际更着眼未来-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援建,广东立足实际更着眼未来

2018-05-11 16:33:43 羊城晚报

  航拍汶川水磨镇 刘延珉 摄

广东建的“水磨模式”创灾后重建全球最佳范例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温建敏 李妹妍 实习生 吴爱丹 袁梦菲

  汶川水磨镇原是一个有着63家污染企业的工业小镇,在汶川地震重建之后,却成为了西羌文化名镇、避暑胜地,更被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广东作为对口援建汶川的省份,开创了震后援建的“水磨模式”。时任广东省援建工作组组长陈茂辉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广东援建“规划先行”,就是考虑到了汶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产业升级、生态改善。

  决心让水磨镇脱胎换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与震中映秀相距只有20公里的水磨镇,山河破碎房屋被毁。来自广东佛山的援建工作组,进入水磨镇后,不光看到了一片废墟,也看到了水磨在发展模式上的隐忧。

  “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是,水磨的工业污染特别严重,后来我们了解到,在这个小镇上竟有63家工业污染企业。”佛山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时任佛山援建工作组副组长周霞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十年前,当地人罗启彬就在离水磨镇不远的漩口镇开石灰矿。“那个时候,就算在家里也到处是厚厚的一层灰,很多人都不愿意留在水磨住。”罗启彬说。

  2008年前后,佛山正在大面积地进行“腾笼换鸟”,将污染巨大的陶瓷工厂迁出佛山。援建干部们意识到,水磨的重建绝不能继续走这条路。他们调研发现,水磨毗邻青城山、都江堰两个国际旅游风景区,只要将63家工厂全部关闭或转移,再打通交通、搞好环境,就可以实现腾笼换鸟、产业升级。

  从2008年8月7日进入水磨开始,佛山援建工作组提出了“谋在动之先,要对历史负责,对水磨的未来负责”的理念,决心以高远的眼光打造一个脱胎换骨的水磨。最终,工作组将“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作为水磨灾后重建后的定位。

  而在当时的汶川,“冒烟的就是财富”仍被一些干部群众所认同,为打破这种思想,援建工作组积极游说当地政府、宣传远景规划。在阿坝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63家企业陆续被迁出。

  规划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

  定位做好了,小镇的规划设计怎么做?涉及汉、藏、羌等多元文化,该如何进行融合?工作组拿出了在佛山惯用的方法——通过概念性城市设计竞赛邀请全国的知名设计机构对水磨镇的城市布局进行总体规划,最终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领衔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一致认可。

  “那时已经快到年底了,有些工作组已经开始建设援建项目了,我们还在做规划。”周霞说。在水磨的灾后重建上,仅规划就用了7个月时间。

  “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急了就催我们:你们怎么还不动工?”周霞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为了向当地老百姓宣传水磨未来的总体规划方案,他们组织镇、村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干部群众,到丽江去考察旅游小镇的建设模式。与此同时,许多规划设计的效果图也被打印出来,“像墙面一样大”。当地的百姓一看,才相信援建组真的是要建设一个“脱胎换骨”的水磨。

  正是这一规划先行,“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做法,最终成为广东援建汶川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时任广东省援建工作组组长陈茂辉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广东援建的科学规划,就是要考虑到汶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生态改善。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汶川地震十周年】映秀花开

    • 优势栏目

      【热点关注】配售成风,药酒可以这么卖吗?

    • 优势栏目

      “禁修车”的锅 不该让治霾来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