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门见公路,出门上客车”-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河南:“开门见公路,出门上客车”

2018-04-27 06:10:14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一条条纵横的乡村道路,连民心、助脱贫、促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开门见公路,出门上客车”

 

  “曾经,村里出山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村民踩出来的羊肠路,3天能走到城里都算快的,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出过大山。”提起过去,河南济源市水洪池村原党支部书记、农村路义务监督员苗天才很感慨。

  水洪池村位于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上,海拔1460米,是济源市地理位置最偏、海拔最高的村庄。

  为了走出大山,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苗天才带着7名党员,组织全村仅有的48名劳动力,一镢头一镢头地挖,硬是用10年打通了一条长13.5公里、宽约4米的出山路。

  如今,这条小路经过济源市政府后期改造,变成了6米宽的大路,水洪池村民也种上了高寒小麦、反季节蔬菜,办起了鲜花基地和避暑度假山庄,农家乐、休闲采摘、生态游等项目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梦想不再遥远。

  这是河南省近年来启动实施农村公路3年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目前该省已完成投资30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新增通客车行政村1315个,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提高到97.1%。

  一条条纵横的乡村道路,连民心、助脱贫、促致富,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子,也使得“开门见公路,出门上客车”成为河南农村真实的生活写照。

  便民连心

  南阳市宛城区副区长张明团介绍:“宛城区作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示范县之一,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31公里。”

  修路的首要目的就是便民。为解决农村客运末端“最后一公里”问题,河南实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通过农村客运绕行、延伸,新开客运环线等形式,开通赶集班、学生班等形式解决周期性出行需求。

  其中,宛城区在城乡客运站设置上,把部分城市公交候车亭与农村公路客运车辆停靠点合二为一,同时开通手机APP“巴士管家”客运车辆查询功能,为村民提供电话约车等个性化服务。目前,全区农村客运班线35条,客运车辆达170辆,日发车辆250班次,日发送旅客7500人次。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琼说,“四好农村路”为全面提高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提供了有力抓手,也为党和政府凝聚了民心。

  为了支持村中修路,宛城区高庙乡杨庄自然村村民李秀冲主动拆掉了自己家的围墙和门楼,她说:“原来回村时一路颠簸,家门口还时常会出车祸。现在路宽了,环境也好了。”

  智慧养护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但以往大吨位车辆对农村公路损毁严重。”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副局长牛永亮说。

  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农村公路养护难题,河南省从技术创新、设备引进、制度建设等方面力除痼疾。

  在宛城区X025县道薛李线上,《工人日报》记者见到几辆工程车正在作业,作业人员在路面钻了几个不显眼的小孔,再小心灌注特殊的“泥浆”。一台路面“微创手术”很快就完成了。

  宛城区农路所所长勇合新介绍说,由于这条路的路基是膨胀土,而且通行车辆吨位大,原有道路出现了纵裂问题。“以往解决这种问题,必须将整修路基‘开膛破肚’,这种新的压浆补强处理法,不仅省时省力省麻烦,还可以极大地提高路基强度。”

  同时,河南各地还因地制宜探索了新的养护模式:洛阳新安县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和“专群结合”原则,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建立分级养护机制;商丘宁陵县从去年开始,将养护资金按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5%纳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并建立养护质量和计量相挂钩的工作机制。

  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所有乡镇建有公路管养站,农村公路列养率100%,省级文明示范路7200公里,河南农村公路“顺安美畅”的形象持续提升。

  特色致富

  “以前,窄窄的山路既阻挡着游客进山的步伐,也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现在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直通家门口,为咱们带来了真金白银……”新安县青要山镇圪塔村80多岁的老党员裴西林讲起村里的变化,十分高兴。

  正是意识到“公路为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新安县从2014年起累计修建农村公路2600公里,每年为村里带来近百万游客。

  2017年,洛阳完成民生实事农村公路626公里,为助力6个贫困县精准脱贫,额外建成道路339公里。“农村公路+特色农业”“农村公路+旅游休闲”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行其道,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近郊旅游等六大龙头产业蓬勃发展。

  “以前要提着篮子到处叫卖村里的樱桃,遇到下雨天只能眼睁睁看着樱桃烂掉,心疼也没办法。”新安县五头镇大洼村村民郭智才的40亩樱桃园就在磁五仓公路边,如今一到樱桃成熟季,货运车辆和物流冷藏车就停在果园旁,樱桃不出村就被客商抢购一空。每季为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一大批农民由此脱贫致富,实现了小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王佳宁 吴雪)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你有多久没牵妈妈的手

    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

  • 智慧生活周报严选

    中工网首档科技民生类资讯服务,提供发生在过去一周的精准洞察。

  • 智慧民生研究室

    中工网首档智能生活类专题策划,提供智能时代“可互联”、“可交互”、“人性化”的消费类报告。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中工网首档民生科普类策划《未来已来》

    • 优势栏目

      福州:大手小手关爱“星星孩子”

    • 优势栏目

      无人超市亮相长春 市民刷脸购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