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反向春运”的别样年味儿:两种风情 四处口彩

2019-02-10 15:06:27 解放日报

  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29.9亿人次,这其中的主力军是离家打拼、回家过年的劳动者。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用另一种方式,体会了一番不同的过年滋味。春节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个上海人家,一家是接爸妈“反向”来沪过年,另一家则是女婿上门“错峰”去外地过年,不同的方向,却体现出相融的年味。

  一桌家宴,三地风味

  张敏家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的人不算多,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而已,然而桌上的菜式着实比人还热闹,一次集结三地风味。

  这是个典型的“新上海人”家庭,张敏是川妹子,丈夫小杨来自山东。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孩子的降临打破了原本轮流回老家过年的约定,“回家的票子又贵又不好买,自己开车舟车劳顿,怕孩子太小吃不消。”张敏就跟小杨商量,今年能否让公婆到上海过年,也顺便带他们在上海转转。就这样,因为这个稍显无奈的理由,张敏家赶了趟“反向春运”的时髦,第一次,一家人在上海过年。

  反向的票好买,车也不拥挤,三个半小时,公婆就乘高铁到了上海,一起抵达的还有聊城特产魏氏熏鸡和北方面食。

  作为“北方系”的代表,饺子成了年夜饭绝对的主角,张敏说婆婆家吃饺子有讲究:“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定要吃饺子的,饺子里包着钱币,还不能吃完,象征‘年年有余’。”在上海生活了近15年,张敏早就听闻老上海人逢年过节喜欢去老字号买熟食,她也在乡随俗,买来了油爆虾、熏鱼、四喜烤麸等熟食,这下桌上有了“海派”代表。

  虽然张敏的爸妈没有到场,但早在年初,他们就从成都寄来了自家每年过年都会做的香肠和腊肉,于是一顿融合沪、鲁、川三地元素的混搭年夜饭就摆上了桌。每个人都尝到了家乡味,也感受到了异乡情。

  两种风情,四处口彩

  吃过年夜饭,上海小伙谢天就开始忙着整理行李,不同于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旅行过年,他这是要和妻子小俊一起回广东佛山的娘家过年。“避开节前出行高峰,离开上海去她家体验一下不同的年味,我们也算是反向错峰春运了。”对于去岳父母家过年,谢天显得充满期待。

  记者粗略扫了一眼行李箱,除了简单的衣物,基本全是好吃的:金华火腿、咸肉、咸鸡、青浦草莓……“总觉得还差了什么?”谢天扭头问小俊。“还差我爸最爱吃的静安面包房的别司忌啊!如果有国际饭店蝴蝶酥就更好啦!”小俊自己也没想到,上海小西点最受家人欢迎。

  去岳父母家过年,谢天自然要露一手,不负“上海女婿”的名声。无奈的是,去年刚从法国蓝带毕业的他一直不得要领:“广东人对食物要求严格,我擅长的西餐老人家又吃不惯。今年打算试试上海传统的咸肉菜饭和蛋饺,希望他们喜欢。”

  大年初四,已经过上广东年的夫妻俩和记者微信视频。谢天说,广东的年味更传统一些,到处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我已经听了两天‘财神到’和‘迎春花’了!”

  令谢天印象深刻的是,广东人过年爱发“利是”,“跟我们这里越包越大的红包不同,利是通常数额很小,在意的是形式,茶楼服务员一句‘恭喜发财’,就能收到食客们发的利是。”类似的还有取自粤语发音讨口彩的食物,像发菜蚝豉(发财好市)。

  借助广东人喜讨口彩的习俗,谢天亲手制作,象征元宝的上海蛋饺终于也突破性地获得了小俊家人的一致点赞。

  这个春节里,张敏说:“人情才是春节最重要的元素,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年味。”尝到“反向春运”的甜头,明年春节,她也想把爸妈从四川接来上海过年。小俊则从各地食物中体会出了一脉相承的年味:“其实北方的饺子、上海的蛋饺、广东的油角,虽然食材、做法各异,但寄托的美好愿望却是相同的。”

  记者 房颖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19春节黄金周

    春节即将到来,不少人在期待着假期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钱包:给长辈的红包、给晚辈的压岁钱、准备年礼……

  • “他乡·故乡”直击2019春运

    2019年春运临近,12月23日,2019年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铁路部门增加运力,出台多项措施方便售票,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有票买、买票方便。

  • 中工民生跨年特别策划:“稳稳的幸福”

    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用“心”温暖社会。烟火人间,他们是无名之辈、是小人物,但他们身上稳稳的幸福却浓缩着整个社会的生动写照。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伦敦眼”亮灯庆中国农历猪年

    2月4日晚,“伦敦眼”亮起红色和金色的灯光,庆祝中国农历猪年的到来。

  • 坚守岗位过大年

    除夕之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高铁维修工们坚守岗位,进行巡线检修工作,为春运路上列车和旅客的安全保驾护航。

  • 老杨20多年除夕夜的坚守

    2016年“莫兰蒂”台风后,这支“电力铁军”以“拼命三郎”的精神打动了厦门这座城市。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技术达人”马树彬

    • 优势栏目

      春运:年轻的“90后”也可以扛起铁路人的担当

    • 优势栏目

      “萤火虫”照亮春运回家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