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空空”回家过年,你爸妈并不会怪你-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两手“空空”回家过年,你爸妈并不会怪你

2019-01-17 18:23:34 中国之声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移”——中国春运就要上线了。你的车票买好了吗?行李收拾了吗?给家里带的年货准备了吗?中国之声特别推出《回家倒计时》,快来看看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咱们春节回家要做的准备经历了啥变化。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回家过年没剩几天了,今年你准备带什么年货回家呢?

  大多数中国人过年回家的习惯之一就是把行囊用年货塞得满满的,除了给家乡人带去问候和祝福,也是告诉家人在外打拼的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好。随着时代变化和经济高速发展,你带回家的年货礼物也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一起来看看这些年春运路上咱们行囊里的东西都有哪些变化吧:

  上世纪50年代

  馒头饽饽是主角

  共和国成立之初,物资比较匮乏,人们往往还遵循着老习惯,年货礼物仍以食物为主,时常看到人们拎着一筐筐馒头挤在回乡探亲的人流中。

  

  1958年春节,北京市宣武区留学路副食品商店出动流动售货车,为居民服务

  那时候因为白面稀缺,掺杂着其他粮食面的饽饽也是人们春节探亲的首选,有网友的父母回忆说,那时候过年探亲经常是带着一个饽饽出去,半个饽饽再带回来,因为大家条件都不好,就只好留一半。

  

  1959年,台江食杂公司卖年糖年饼的摊位,这些商品只有在春节期间才有的卖。

  60/70年代

  买啥都要票

  这个阶段的年货依然不是你想买啥就买啥,一来跟经济状况有关,二来是那会儿也没那么多选择。

  东西都是凭粮票、油票、肉票等供应,当年置办年货不仅“一票难求”,有了票也不一定能换购到东西。于是,老老少少都大早起来去副食店门口排大队买年货,也是一道年前必见的风景线。

  

  1965年春节,凭票买肉也得排大队

  今年75岁的魏老太太1967年从黑龙江来到北京生活,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拿着单位发的粮票、油票盼着能过个好年。“那时候大伙都穷,物资很匮乏,单位发的粮、油票不多,平时每家每户都是省着吃,日常做饭更不怎么放油,哪儿像现在一大桶油拿着直接往锅里倒?我们当年都是拿小勺子稍微带一点做饭,多一点也舍不得放。”

  上世纪60年代,人们习惯在过年时到“一分货专柜”买点儿年货,再去扯上几尺布,年味儿自然就有了。

  魏老太太记得当年她刚刚从黑龙江到北京,最怀念的是家乡的黏豆包。“我到北京之后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做黏豆包吃,为什么呢?黏豆包里面要放糖做馅儿才好吃,但是那时候家里平时做饭都舍不得放糖,更没有多余的来做馅儿。”“每到过年我们家就把一年攒下来的糖都放在豆馅里做黏豆包,蒸好一大笼放着,饿的时候就拿它当点心,吃一口甜甜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魏老太太说,现在自己家里还有当年攒下来的油票和糖票。

  

  如今的年轻人还认得这是啥不?

1 2 3 共3页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他乡·故乡”直击2019春运

    2019年春运临近,12月23日,2019年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铁路部门增加运力,出台多项措施方便售票,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有票买、买票方便。

  • 中工民生跨年特别策划:“稳稳的幸福”

    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用“心”温暖社会。烟火人间,他们是无名之辈、是小人物,但他们身上稳稳的幸福却浓缩着整个社会的生动写照。

  •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又名“冬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饺子,和和美美。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混合种生物膜 预警肠道病变

    • 优势栏目

      中华骨髓库实现2019年首例涉外造血干细胞捐献

    • 优势栏目

      2018年度互联网+青年医生影响力100榜单发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