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5·12地震的这座藏寨,十年间发生了怎样的变迁-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历经5·12地震的这座藏寨,十年间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2018-05-11 10:38:51 中国新闻网

如今的甘堡藏寨景色。<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宋宇晟 摄

  来旅游的人多了,村民们种植的水果等农产品也卖得上价钱。“收入好一点的,一年能有十几万、二十多万的收入,当然这属于少数,一般的每年也能有几万块钱。”赵平拉说,现在他家一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元左右,即使是生意不好的年份也能收入八九万元,“好一点的时候就有十多万,最高一年是十四万多”。

  官方数据显示,甘堡藏寨的人均年收入从震前的2360元,增长到2017年的13000元。

  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只是一方面。当地藏族、羌族的文化在震后十年间的传承,更是从未中断。

杂谷脑小学的同学在表演。<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宋宇晟 摄

  杂谷脑小学在毗邻甘堡藏寨的杂谷脑镇上。记者在学校中看到,老师带着学生们在舞蹈室里排练羌族舞蹈,同学们在课间操时间跳起锅庄舞。

  据介绍,学校还成立了藏羌绣、绘画等多样化的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以藏羌文化为特色的版画、陶艺、剪纸等课程……

杂谷脑小学的同学在课堂上。<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宋宇晟 摄

  在理县教育局副局长姚永旭看来,让民族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意义,不仅在于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发扬继承了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让孩子们从小就拥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完)

1 2 共2页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汶川地震十周年】映秀花开

    • 优势栏目

      【热点关注】配售成风,药酒可以这么卖吗?

    • 优势栏目

      “禁修车”的锅 不该让治霾来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