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守护白衣战士的心理健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微信公众号
2020-03-17 21:19:53

  破解焦虑恐惧情绪,全社会共同行动——

  “要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信心的重要”

  “关爱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李涛表示,医护人员在疫情的影响下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躯体反应。这些反应一旦过了“度”,就需要心理援助。

  面对病毒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应如何应对?“首先是需要去接纳它。”李涛建议,面对重大传染病,每个人都可能有相应的身心反应,如心慌、害怕、担心、失眠、焦虑等。医护人员不是神,抗疫时该换岗就换岗,该轮换就轮换,精神耗竭容易引发精神心理问题,并影响工作效率。“但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将这种恐惧转化为对防护工作的重视,应该意识到,只要规范防护,就不会染病。”李涛表示。

  “救治是医护人员和患者面对面交流接触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过程。医护人员的情绪往往受到认知方式的影响,疫情的深入发展、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容易使医护人员产生心理负重、无助感和自责心,致使自信心降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教授官锐园建议,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认知调节,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信心的重要。

  张巧就很善于依靠团队来分担工作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并找到缓解负面情绪的出口。“我们新疆援助湖北的第二批医疗队,从五个地区抽调组成,来之前大家基本都不认识,但是来到武汉以后我们就成为了战友。我们闲下来的时间会一起做操、聊天,通过这些方式,很好地排解了心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团队力量之外,家人也很重要。“一线医护工作者有些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尤其是外省市的援助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远离亲人。我建议一定要通过视频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都来自于家人,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保持联系。”李涛建议。

  “平时一顿美食就可以打消我的负面情绪,在武汉我还有自己独特的疏导方法。”胡磊这次来武汉特别带了两样东西,工作证和一盒军队配发的救生食品。“医院的胸牌每天提醒我作为医生的责任,而那盒早就过期的救生食品,上面的一行字——坚持到底,救援就一定到来——坚定着我的信心。每次下班回来,我都会看看这两样东西,放空自己。它们一个代表责任,一个代表希望,这是我最想带给武汉的。”

  “我想抱着我的孩子三天三夜不撒手。我想化好看的妆,穿最好看的衣服,跟家人朋友聚会逛街,街头巷尾再也看不到戴口罩的人。”朱恋如此憧憬着疫情结束后最美好的画面。(记者 齐昕)

1 2 3 共3页

责任编辑:韩瑞敏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