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假时,广大中小学生放飞心情,开启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孩子们轻松享受假期的同时,暑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假期中孩子们脱离学校监管,自主时间增多,如果家长监护不到位,极有可能发生危险。来自北京市二中院的调研显示,自2008年以来,该院审理的17起涉未成年人安全案件中,造成15名儿童伤亡。法官提示,家长暑期对未成年人安全监护莫缺位。
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至今,二中院少年庭共审结涉未成年人暑期安全案件17起,涉案事故导致15名未成年人伤亡,涉及交通出行、野泳溺亡、假期游乐玩耍和动物致伤四种类型。其中,交通出行违规造成的安全事故最多,共涉及6起,3起为造成未成年人直接受害的交通事故案件,均系机动车违反交通法规超速驾驶等情形撞伤未成年人,其中一起造成颅脑损伤。另3起为未成年人违反交通法规致害他人,如未成年人随意开关机动车门,致伤电动车驾驶人;过马路未走人行横道,急停猛跑撞伤自行车驾驶人;骑自行车带人撞伤他人。
————————阅读全文————————
有的事故则是未成年人家长未妥善教育监管和保护未成年人,监护职责履行不到位引发的。唐季怡称,部分家长缺乏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未及时提醒并制止危险举动,致使未成年人自身受伤或致伤他人。例如,家长对孩子监管不到位,发生未成年人相约野泳、未满十二周岁儿童骑自行车出行等引发安全事故;外出游玩时对低龄未成年人保护、照顾不足,让孩子在农家院等可能饲养烈性犬只的公共场所单独活动,导致未成年人受伤;个别家长甚至自身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或置孩子于危险情况中。
【全文】前晚,一对跟随母亲从北京前往青岛游玩的8岁双胞胎在海滩失踪的消息,牵动万千人的心,经过昨日海上搜索,青岛黄岛公安通报确认,两姐妹已双双遇难。有当地市民指出,事发海滩并非正规海水浴场,且当日下午正值退潮,如在海边摔倒后很有可能被海水卷入。
记者就此询问山东海事局,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可能,金沙滩边存在海沟,如遇海流,成年人都有可能遇险。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国内儿童每天因涉水溺亡人数已翻一倍,除了一定要在正规海岸游玩外,家长的看护和儿童的自救意识更重要。
此后同样是通过定位球进攻,不但斯通斯完成了梅开二度,凯恩也获得了点球机会。比赛在上半场结束前就早早失去了悬念。索斯盖特的球队在本场比赛中展现出了对传统英式打法的出色运用,战术简练,传递不拖泥带水,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阅读全文————————
针对市民讲述野海滩暗流多的说法,北京晨报记者也联系到山东海事局宣传部门主管马桂山,他讲述,这几天受到台风影响,浪比较大,正逢退潮,卷着岸边泥沙的海浪劲道更大,会把所有东西往水深处带,再加上脚下沙子的流动,对于孩子是致命的。“成年人身高体重,也有力量,被浪拍倒后还有机会挣扎爬起来,但孩子如果爬不起来,紧接着就会被浪卷走。只是一瞬间的事,旁边的人很难注意到。”
【全文】暑期来临,正值旅游高峰。外出旅游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在不同类型的旅游中,如何确保安全?如果遇险,应该如何应对?今日起,本版推出“关注暑期旅游”系列报道,介绍旅游安全整体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关注景区游、自驾游和海外游这三种热门旅游形式,谈现状、讲对策。
暑期,天气多变,旅游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提醒着游客:旅游,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出门旅游前,该做好哪些准备?旅游时,又该注意什么,才能玩得安全又畅快?
————————阅读全文————————
户外活动类旅游项目,如徒步、热气球观光、滑翔伞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此外,由于我国各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差异、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差异、突发的自然灾害天气等因素,也使得游客在出行、住宿上面临风险。
“旅游安全风险一般可以分为几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曾博伟说。首先,正常的参观活动也会有风险。例如,有水、有山的景区,就存在一定隐患,应该设立警示标示和提示。如果游客留意风险提示信息,就更容易避免这类风险。另一种情况,是游客去参加探险类的活动,像一些驴友参加非正规机构组织策划的户外运动和极限运动,包括高空极限运动、攀岩或水上运动等,这类活动的风险更大。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全文】给孩子什么样的现在,他们往往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对孩子监管到位了,孩子安全才有充分保障。保护孩子是家长的责任,也是政府和国家的责任,攥指成拳,协同行动,为孩子撑起安全的天空,他们才有明亮的未来。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警方发布通报,7月30日该县湾丘乡麻窝村一水塘打捞出5名儿童,经医护人员确认已无生命体征。经查,5名儿童系相约到水塘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目前,各有关部门、乡镇正在全力开展善后及相关工作。
又一起痛彻人心的悲剧。近段时间,各地儿童意外伤亡事件频仍:安徽太和县4名留守儿童不幸溺水身亡,湖北一名男童意外坠入弱电井身亡,四川攀枝花一名12岁男童在河边捕鱼,不慎被水冲走……悲剧让人悲戚不已。一例例非正常死亡,导致多少个家庭破裂?一起起血泪教训,让多少人遽然惊心?
————————阅读全文————————
权威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是0至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超过了其他所有事因的总和;每年7至10月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阶段,约4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夏季。每一起儿童遭遇意外事件发生,都让人唏嘘不已并引发舆论高度关切,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如隶属于公安部的相关微博提醒,别让车祸成为暑期威胁孩子的头号杀手——别让孩子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别让12岁以下儿童上路骑车,别单独把孩子锁在车内,出行拉紧孩子的手等等。
【全文】每到假期,孩子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媒体年年呼吁,学校年年提醒,可是悲剧总是见诸新闻。青少年假期的安全问题,似乎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孩子假期意外伤害,表面上是概率问题,实际上不少悲剧的背后,却是家长的疏忽所导致。
最近,来自安徽的律师孔维钊,关注到本地几起儿童意外伤害案例,背后都是家长疏忽照顾所致,作为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他呼吁在刑法中引入疏忽照顾儿童罪。
他认为在立法中应该细分为几种情况:如果父母不安排好子女生活,就外出打工,这就构成了遗弃罪,目前法律中就有相关规定;如果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没有监护能力的长辈和其他亲属照顾,一旦孩子发生意外,也应该向孩子父母追责;如果父母把孩子交给有监护能力的长辈或者其他亲属照料,由于疏忽照顾发生意外,应该向受托的长辈或者其他亲属追责。
————————阅读全文————————
有人担心,设立疏忽照顾儿童罪是否太激进?他反驳:“有的未成年人遭遇意外,不幸离开人世,孩子找谁喊冤?最痛的还是孩子。因此,法律需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法律是保护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保护未成年的法律越来越完善。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但在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变更监护人。2014年,《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七种情形之一,民政部门等可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全文】近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西院区急诊室来了一对面色焦急的老夫妇,怀里一位3岁男童大哭不止。原来,20分钟前孩子误食了20多片降压药物。据老人介绍,前几天孩子不舒服,喂药时就骗孩子说不是药是糖,孩子才愿意吃。而平时老人每天吃降压药,药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孩子以为这也是糖,就往嘴里塞了一把。
“小孩子吞异物、吃错药的意外,医院每年都能抢救几十例。年龄多集中在1到5岁。”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刘瑞芳提醒,家长应当让孩子远离药物、纽扣等物件。一旦发现吞食异物、药物等,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救治或拨打120。
————————阅读全文————————
“安眠药、某些解痉药、退热镇痛药、抗生素及避孕药等有一定毒副作用,且有剂量限制。孩子误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如头晕、腹痛、恶心呕吐,或陷入昏睡、昏迷,心跳剧烈加快(或减慢),甚至导致休克,造成生命危险。”刘瑞芳说,家长必须迅速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孩子舌根催吐,让其喝大量茶水反复呕吐洗胃,再喝几杯牛奶和3~5枚生鸡蛋清,以养胃解毒。刘瑞芳建议,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吃药;不要为了让孩子吃药,就说药品是糖果,应该告之药名和为什么要吃药;把药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全文】河南省长垣县一名3岁多的幼童在幼儿园身亡。警方侦查发现,幼儿园司机把孩子遗忘在校车里,导致幼童被闷死。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过去8年间,我国已经被曝光的幼童车内闷死事件达几十起,或者是教育机构疏忽大意,或者是家长等监护人疏忽大意。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悲剧频繁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家长和教育机构没有对孩子尽到足够的关爱义务,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他们面临的潜在危险,我国现行法律对这种行为的惩戒力度也远远不够。
————————阅读全文————————
傅添建议,一是要大力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立法。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如果因为疏忽、漠视等原因,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导致孩子受伤或死亡,都应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家长的疏忽或不作为,可能会被剥夺监护权和抚养权,还可能会带来刑事处罚。毕竟,照顾和养育孩子,为他们提供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不只是家长的私事,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二是要加强对成年人的教育。一方面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比如学校工作者、校车司机等,加强资格认证、监管和培训,提高他们在为孩子服务这方面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是要借助学校、幼儿园、社会机构、儿童医院等多方面力量,对家长进行深入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养育技能和意识,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傅添说。
【全文】段先生到现在还无法接受,5岁的孙女芳芳(化名)再也醒不过来了。在5月31日那场意外中,芳芳从望城区富基世纪公园小区43栋22楼楼道间窗户坠落,救护车赶到时,她已没有了生命体征。看着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孩子躺在冰冷的地上,一家人悲痛欲绝。
今年以来,长沙已发生数起儿童坠楼事故;暑假到来后,未成年人溺水、交通事故发生率上升……孩子放暑假在家,如何让安全常伴他们身边?近日,记者经过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发现,部分家长时常“犯迷糊”,安全意识薄弱。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要培养;但在安全教育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绝不能放手。
————————阅读全文————————
少年儿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校、社会和家庭敲响了警钟。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海萍认为,构建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防范体系,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学校作为‘三位一体’防范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开展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强化未成年人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家庭作为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切实落实监护人的监护职责;社会是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应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平安的成长环境。”在李海萍看来,只有三方力量有机融合,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全文】随着暑假来临,本市也将进入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北京市卫计委昨天发布监测数据,去年全市在园儿童共发生656例儿童伤害事件,跌落伤和钝器伤为最主要伤害原因。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伤害有跌落伤、钝器伤、锐器伤、溺水、烧烫伤、电击伤、动物伤害、交通事故等。本市从2007年起,在托幼机构进行在园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工作。2017年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在园儿童共发生656例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率为0.16%,其中跌落伤和钝器伤为最主要的伤害原因。
高小俊提醒,暑期到来,家长应该加强对学龄前儿童伤害预防的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同时改善居家环境。在儿童活动场所方面,应该做到地面平整、防滑,让儿童远离水塘、河流、无人值守的游泳池,防止溺亡;家中用电设备和电源要远离儿童触及范围;家具物品要做到牢固不晃动,锐利物品要包裹好,防止儿童碰伤;不能让儿童攀爬窗台;儿童要远离有毒药物、化妆品、打火机等用品,防止危险发生。
————————阅读全文————————
在儿童安全教育方面,应努力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引导儿童遵守交通规则,乘车出行要坐好儿童安全座椅并系上安全带。教会儿童遇到伤害时及时呼救,并向家长及周围人群寻求帮助,拒绝陌生人给的食物饮料,不让陌生人触碰自己身体。不攀爬无保险措施的墙壁和设施。北京市现已实现120、110、119、999四台联动,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全文】今年夏天以来,各地儿童溺亡事件时有发生。网友表示,这些事件在一次次给民众提醒的同时表明,许多人并不是真正地了解溺水。
国家职业资格游泳救生员培训师、考评师孙谦介绍,一些研究发现,真正的溺水不是想象中的一直挣扎、大声呼救,而是无声无息的。溺水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喝饱水”的湿溺,即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人的状态是不停咕嘟咕嘟咽水,然后身体垂直、不停往下沉,直到水灌满肺部,呼吸系统的骤停导致脑死亡。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由于紧张,一口气没喘过来,导致头部痉挛,把气道锁住,气进不去也出不来。这种情况下,人一般是飘在水上的,实际就是“憋死的”,叫干溺。
————————阅读全文————————
不少网友呼吁,家长和教育机构平时应给孩子们讲授一些自救常识,以备不时之需。专家指出,如遇溺水,呼救的可能性一般不大。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把头露出水面,大声呼喊,同时挥动双手,或者用手臂拍打水面,还可以将身上的书包、球类等密封起来抱住,会有一定的浮力,能保持半分钟到一分钟。此外,法律专家表示,保障未成年子女安全,有必要加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