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装了骗谁呢!假流量看你撑多久-中工网

流量数据造假现象:10万+阅读量80元 200个"点赞"10元

  近日,某知名旅行平台被曝2100万条点评中,有1800万条是通过机器人从竞争对手网站抄袭而来,引发轩然大波。

  网络时代,在"流量为王"的导向下,关注度、粉丝数、点赞点评量似乎已成为衡量一款产品的温度计。

  有平台和个人通过购买"水军"来迅速打造爆款已不稀奇,且这一现象正在从电商购物平台向影视剧点播、APP推广、大V网红制造等领域延伸,流量造假甚至形成了颇为庞大的灰色产业链,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亟待有效的清理和监管。

————————阅读全文————————

  前不久,为迅速走红,杨潇为自己的快手账号买了大批粉丝和刷赞。"有几个粉丝夸一下,我基本上就'飘'了。"杨潇直言不讳,"有了播放量和点赞率,就会被推荐上头条,会有更多人关注,平台也会追着找你签协议。总而言之都是为了红,红了就有钱。"

【全文】

莫让"假点击量"伤了好内容

  近年来,视频网站蓬勃发展,平台上常会出现点击量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爆款"影视剧。然而,当视频点击量已成为评价影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击量造假产业链也应运而生。若对"流量作弊"现象不加制止,对那些踏踏实实为观众制作优秀内容作品的影视从业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近两年,影视剧口碑和点击量倒挂的情况并不新鲜,有些剧作观众评价较高,业内人士也予以肯定,但电视收视率和网站点击量却近乎惨淡;相反,有些剧集内容趣味不高又拖沓冗长,观众创造出"五毛特效"、"抠图剧"、"天雷滚滚"等网络热词,就是用来吐槽这样制作粗糙的剧集,但奇怪的是,差评连连却抵挡不住节节飘红的点击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影视剧虽制作粗糙,但启用了一些当红的"流量明星",吸引不少粉丝的关注,带来收视率和点击量;此外,内容不精良的漏洞会通过购买视频点击量来弥补,以此获得"漂亮"的观看数据。影视剧作圈似乎陷入了"你买我也买"、播放量"50亿"、"60亿"不断攀比的怪圈。

————————阅读全文————————

  衡量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播放量的确是其中一个评价维度,但绝不是全部。很多观众抱怨现在的电视剧"难看",剧情枯燥、逻辑不通。一些"流量明星"的业务能力也不被观众认可、演技备受诟病,只因"正当红",常被投资方花重金请来,认为能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最后却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当深耕优质内容让位于"拼流量"、"拼点击量"的行业潜规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会出现,影视行业也会偏离健康的发展轨道。

【全文】

靠粉丝打榜登上榜单第一?!别造假了,早拆穿了

  前不久,某流量艺人新专辑上线之后,短短一天时间内,就通过粉丝打榜,登上了美国iTunes榜单第一,该艺人新专辑的数据居然是排名第二的国际知名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几百倍……

  几天后,美国公告牌(Billboard)公布了对该专辑的审计结果,认定这张专辑在Billboard排行榜上排名第100位。

  明星数据造假早已不是新鲜事,明星为了维持热度,获得更多商业价值,不惜买流量撑场面,几千万的粉丝都只是第一步。流量明星在数据造假上的开销很大,对于数据造假这件事,一个明星想要多少粉丝和评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过程令人瞠目,让人不禁感慨,流量艺人的数据造假结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阅读全文————————

  这些年来,流量造假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买微博热搜""买粉丝""买评论、转发、点赞""打话题榜""维护百度指数"等,已经是制造流量艺人的标配。数据虚假繁荣背后,都是艺人经纪公司在操盘。   

【全文】

流量造假成瘾,互联网还有几分真?

  "所有的流量数字都是假的,移动用户统计数字也是假的。"近日,针对互联网流量造假的新闻,美国知名社交网站Reddit前首席执行官鲍康如(Ellen Pao)在推特上如此表示。她以自己在Reddit工作期间的亲身体会为例,"在Reddit,没人知道怎么统计下线的用户。每次用户跳转基站,都会被当作新用户加入,于是公司的在线用户数字快速膨胀。而且用户在不同设备上登录访问同一个网站,都被当作不同的用户统计。"

  事实上,鲍康如的这番话仅仅揭露了互联网造假的冰山一角。虚假流量、虚假网站、虚假内容、虚假营销,营造了互联网繁荣的假象,而其中唯一真实的存在或许只有广告。

————————阅读全文————————

  今年11月,美国司法部对八人提起公诉,指控他们敲诈广告商3600万美元。在这场美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数字广告欺诈案中,这些互联网时代的骗子不仅从广告业吸走数千万美元,而且已经感染了约170万台电脑,创造了5000个假冒网站和60000个广告公司账户。他们通过伪造ESPN、经济学人等主流媒体的网站,使用先进软件工具播放视频广告,并伪装成用户浏览广告,每天在视频广告上生成3亿次虚假广告曝光次数,以此向广告商收费。

【全文】

流量明星数据造假现象频发 谁在给它们打造温床?

  近两年,一些粉丝为了防止自己偶像所出演的电影在市场激烈竞争之下出现票房惨淡而被院线撤场的情况,自发组织多次"锁场保排片"行动;某电视艺术大奖的人气演员奖成了两个明星粉丝之间的网络大战,获奖者捧回奖杯的同时也被网友冠以"水后"的称号;某华裔歌手登上美国音乐排行榜的榜首宝座,大部分美国人却不认识他,以至于这位歌手的名字和"中国水军"一度成为推特热搜……娱乐圈发生的这些热点事件,直指流量明星数据造假现象。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又对中国影视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

    流量明星是近年来影视行业兴起的一个热门概念,主要指那些因为在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享有超高人气和大批粉丝、能够吸引网络流量、而备受市场追捧、占据一线商业资源的演艺明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分析道,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阅读全文————————

  部分从业者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一部作品或某个艺人的受众关注度和其市场潜力、商业价值成正向关系。而流量又是衡量受众关注度的一个量化指标。于是,在资本逻辑和商业思维的影响下,影视圈出现了"唯流量论"的不良倾向,部分制片方、广告商常常根据粉丝数量和话题度来选取艺人,而有的视频网站为了吸引更多广告和会员,也在购买自制影视作品时以是否有流量明星出演作为重要衡量标准。为了让自家艺人、心中偶像得到更多商业资源,一些经纪公司和粉丝群体合谋走上了数据造假之路。

【全文】

流量造假只会透支信誉

  前不久,某流量艺人新专辑上线之后,短短一天时间内,就通过粉丝打榜,登上了美国iTunes榜单第一,该艺人新专辑的数据居然是排名第二的国际知名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几百倍……一时间,艺人数据造假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明星数据造假早已不是新鲜事,明星为了维持热度,获得更多商业价值,不惜买流量撑场面,几千万的粉丝都只是第一步。流量明星在数据造假上的开销很大,对于数据造假这件事,一个明星想要多少粉丝和评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过程令人瞠目,让人不禁感慨,流量艺人的数据造假结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阅读全文————————

  这些年来,流量造假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买微博热搜""买粉丝""买评论、转发、点赞""打话题榜""维护百度指数"等,已经是制造流量艺人的标配。数据虚假繁荣背后,都是艺人经纪公司在操盘。

【全文】

破除"唯流量"的行业顽疾 走出误区

  评价内容质量,一定的数字指标是必要的,但绝非唯一标准。走出"唯流量"的误区,努力供给更多更优质的内容产品,方能满足人们日益分众化、多元化的需要,也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打开视频网站,数据攀比屡见不鲜,动辄上百亿的点击量被揶揄为"8亿网民不够用";登录中介平台,刷量服务明码标价,粉丝量、点击量、播放量造假皆有路径。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流量作弊的话题持续引发讨论。当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催生可观的流量市场,如何规制乱象、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阅读全文————————

  衡量作品的传播效果,离不开必要的数据。从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到电影市场的票房数,再到网络内容的点击量……相关统计数字,为内容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评价标尺,也有助于用户降低甄别和筛选的成本。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语境中,流量指标往往更加重要。

【全文】

商家那些漂亮的点评数、销售数,你信吗?

  "双11"刚过,"双12"又将到来。电商平台及入驻平台的商户们在此期间各种"吆喝",就为了吸引一拨又一拨消费者"剁手",尽管所购之物未必刚需,但"囤货"热情依旧...

  挑什么货"囤"?除了看折扣和优惠力度,商家的"点评数"和"销售数"你会关注吗?前段时间曝出平台数据造假,你在面对那些"惊艳"的数据时,会不会有疑虑?你觉得数据造假是平台和入驻商户的"潜规则"吗?数据造假,最后受伤害的到底是谁?

————————阅读全文————————

  针对上述问题,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研,进行了一项"数据江湖,有多少可以信赖"的调查。

【全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9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