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七十载·医疗卫生进步成效显著—中工网
导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医疗卫生服务长足进步 生活环境条件明显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比较紧缺,医疗设备简陋,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较低。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群众就医便利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18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046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8%,比1985年增加7.0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40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2%,比1985年增加7.8个百分点。 [详细]

卫健委:2018年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396.5万人

  9月10日,国家卫健委就基层医改相关典型经验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10日表示,2018年,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96.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30.5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7.1%和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到44.29亿人次。

  会上,庄宁介绍了全国深化基层医改、保障群众健康相关情况。她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基层医疗卫生作为重点领域优先发展,进一步织密筑牢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网,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工作。

  在基层综合改革方面,庄宁表示,各地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不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特别是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建立健全责权利明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推进形成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整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详细]

医改交亮眼成绩单 医疗供给侧改革合力守护健康中国

  全球第188位。2000年,中国在世卫组织卫生筹资公平性榜单上位居末流。“不能让群众掏空腰包看病。”医疗体制市场化弊病逐渐引发反思。2006年,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确立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属性,开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从看病“自掏腰包”到国家“拿大头”,医改十年来,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持续攀升,医疗筹资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至201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4.2%。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十年前的37.5%降至28.7%。

  从2009年到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7岁,婴儿死亡率从13.8%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从31.9%下降到18.3%……医改十年来,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卫生健康的公平性有所提高。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详细]

70年,中国孩子身高呈现“上扬曲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国民膳食营养结构更加均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城乡,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从“50后”开始,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平均身高稳步抬升,呈现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其中,7到19岁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增幅显著。

  国家卫健委一项针对9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也印证了这条“曲线”:从1975年到2015年,我国儿童身高、体重指标均持续快速增长。以最具代表性的5到5.5岁年龄组为例,男童和女童身高分别增长了8.0厘米和8.2厘米。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孩子正在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详细]

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村缺医少药。上世纪50—70年代,农村卫生机构逐步建立,“赤脚医生”发挥了历史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形成,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2018年全国乡镇卫生院3.6万个,床位133万张,卫生人员139万人;村卫生室62.2万个,人员达144万人,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8.1万人、注册护士15.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医疗医保事业深入发展,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均补助标准逐年提高,2018年达49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5%左右。随着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和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18年的19.9/10万,农村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7.3‰。[详细]

从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到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

  广东省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农民罗锦容突然感觉心慌气短。在村卫生站,村医黄素英拿出一台崭新的心电仪给罗锦容戴上,几分钟后检测完成,手机提示:考虑心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建议入院进一步检查。“它怎么知道我得了什么病?”罗锦容说什么也不信一台机器说的话,直到在阳山县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没想到,这小小手机还是个‘神医’。”

  强大的不是手机,而是200多公里外的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孵化的“AI医生”,目前已应用到阳山县55个贫困村,农村医疗生态悄然改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智能采血检验、机械臂自动取药、云影像……基层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改善。2018年,全国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县域内就诊率85%。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