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所涉事件为90后女护士李玫(化名),在母亲为其偿还23.8万元后,仍继续偷偷借贷。母亲万念俱灰,在为其还清了所有信用卡、小贷平台共计60多万的贷款本息后,母亲拿出了领养证,将其逐出家门。
很多人都以为,李玫可能是掉入了网贷骗局。但调查发现,她的借贷对象基本都是正规的贷款机构,她的债务多数也不是借新还旧利滚利产生的,而是基本来自她自己的消费。
仔细查看李玫的账单后可以发现,她每月的消费,少的近两万元,多的三四万元,但她的月收入,也就8000元左右。因而,几年下来,她背上了几十万的债务。
————————阅读全文————————
原来,李玫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喝星巴克,坐网约车,看到美食推荐就去吃、心仪的东西就去买,想去哪个地方就马上订机票……这种对普通人来说偶尔的放纵,却成了月薪不过万的李玫的日常。
【全文】最近,《半月谈》刊文批评了这一现象,众多公号转载,朋友圈被“假精致”这个热词刷了屏。
“假精致”,指的是当下一些年轻人超越自身实际、过度追逐所谓“品质生活”导致的预消费、高消费,被无孔不入的“精致”透支钱包,掏空身心,侵蚀灵魂。这其中,还包含着消费主义下欲望与现实的矛盾。
我们和几个认为自己“假精致”的人聊了聊,听听他们陷入“假精致”的原因和焦虑。“假精致”的概念一出来,朋友转给我一篇公众号文章。我一看,可以说很“扎心”了。上大学时,我每个月花销三四千元,没钱了就问爸妈要,对花钱没概念,也没存钱的意识。
————————阅读全文————————
每个月的大头就是吃饭、衣服、护肤品。大三时我去法国交流,接触到一些轻奢品牌,买了几个包包。但我没觉得自己花钱特别多,和同龄人比算中等吧。
【全文】9日还3000元的‘蚂蚁花呗’,17日还2500元的‘自如房租’,30日还1500元的‘京东白条’。”在广州白领姚薇的日历上,每月有3个日子是用红笔圈出来的。
尽管一个月的固定债务达到7000元,但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姚薇还是送给男友一台价值2000元的游戏机,“也是用信用卡透支的”。
对这个90后而言,“超前消费”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基本上都是这个月花光下个月的收入。”有时遇到不理解的目光,她还会主动解释自己的“消费观”,“开心最重要,现在借贷平台那么多,先买完再慢慢还吧。”开心归开心,姚薇也为“超前消费”付出了代价——工作3年,不仅没有落下存款,反而欠下不少债。
————————阅读全文————————
伴随80后、90后成为消费市场主力,“这月买下月还”的消费方式已然不是一件新鲜事。前不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达到8.45万亿元。
【全文】当前,大中小学生超前消费的苗头已经显现,中小学生使用奢侈品、高档化妆品的新闻频现报端,大学校园贷、裸贷案例层出不穷。南方某大学学生小于的微信朋友圈“晒图”,各种大牌化妆品琳琅满目。
她向记者出示了其中一个月的账单:滴滴打车1174.87元,外卖订餐2218.69元,网购4513.85元。支撑如此高的消费,一些大学生并没有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去挣钱。
据了解,陷入裸贷的女大学生中有部分人是因追求奢侈品而无法自拔,还有的从事网络刷单、刷好评,有的靠搞网络直播“打赏”,还有的不顾学习痴迷于炒期货、黄金和互联网金融P2P,追求“一夜暴富”“嫁个富二代,少奋斗10年”。
————————阅读全文————————
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等不良心态,折射出当前劳动价值观的缺失和异化。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文】小家电,非戴森不用;赏樱花,非日本不“刷”;吃面包,非“全麦”不碰;选服装,非“设计款”不穿……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民众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渐趋热切。
然而,当下一些年轻人超越自身实际,过度追逐所谓“品质生活”掩盖下的预消费、高消费,无孔不入的“精致”透支钱包,掏空身心,侵蚀灵魂。
昨晚,人民日报官微发表评论称,精致,不全是物质堆砌出来的。活得精致,往往不是体现在消费高端,而是体现在精神高贵;不是体现在锦衣玉食,而是体现在心灵丰盈。与其奔波于物质搭配的圈子里,徜徉于别人的眼光中,不如使人生更有价值。
————————阅读全文————————
“精致的伪装主义者”暴露出的是人性的虚荣和社会风气的浮泛。调查显示,我国90后在借贷市场中占比达49.31%,位居亚洲同龄人首位。
【全文】最近,一篇题为《被“假精致”掏空的年轻人》的文章引发无数人共鸣。这是“假精致”的群体画像:小家电,非名牌不用;赏樱花,非日本不“刷”;吃面包,非“全麦”不碰;选服装,非“设计款”不穿……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民众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渐趋热切。
然而,当下一些年轻人超越自身实际,过度追逐所谓“品质生活”掩盖下的预消费、高消费,无孔不入的“精致”透支钱包,掏空身心,侵蚀灵魂。
一句话,穷讲究、爱作秀,在“假精致”中焦头烂额、在“假优雅”中耽于人设。最终,道理假装记了很多,人生却过得千疮百孔。生活弄得像拍偶像剧一样,处处精致展览却又无人“打赏”,经济破产、情感空洞,徒剩下虚荣的“仪式感”。
————————阅读全文————————
年轻人的“假精致”或许并不是个伪命题。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数据,有消费调查显示,我国90后在借贷市场中占比高达49.31%,位居亚洲同龄人首位。而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款,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全文】近日,一篇题为《“伪精致”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和内心!》的文章热传,直言“伪精致”正变成年轻人眼前的消费主义陷阱。文中提出的青年一代的“伪精致”消费倾向值得深思。
什么叫“伪精致”?最直观的特点大概就是,外在雅致、表象光鲜,可这其实是为了看着精致而扮得精致。精致的表象下,是有些人私人生活中很少拿来示人的邋遢、做作和欠债。
追求有质感的生活本无可厚非,实现跨越式的消费升级也是个人权利,将生活品质的追求跟“精致”的标准对标,他人似乎也不应指责。问题是,如果所谓的精致只是“社交软件”裹挟下的假面表演,那难免因“装”而伪。
————————阅读全文————————
装得再像,也只能是在虚拟现实里假装过得很好,既改变不了现实里的“糙”,还会被“装精致”付出的高昂成本拉低生活品质。有句话说,“面具戴久了,就会忘记真实的自己”。年轻人,如果沉浸于“伪精致”带来的虚妄满足感,很容易陷入其中、迷失自我。
【全文】近日,《被“假精致”掏空的年轻人》一文走红,年轻人超越自身实际的高消费、过着“假精致”的生活引发了热烈讨论。
那么,怎样的生活才能称为真正的“精致”呢?在此,青年君不愿“好为人师”,也无意“指点别人的人生”,在青年君看来,一些古诗词中折射出的作者纯朴真挚、高雅精致的生活情趣,让青年君觉得:这才是青年君想要的人生。
真实和精致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不从众、不迷茫,只要有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不用担心被“假精致”掏空。
————————阅读全文————————
无论生活在繁华闹市,还是在乡间田野,懂得“人间有味是清欢”,就能找到生活的情趣、过上精致高雅的生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