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70后,80后,一线工人代表谈奋斗—中工网
 
 

今天,我们该怎样当一名合格的工人?

   “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线工人大有可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不仅意味着技术工人将有更美好的未来,也意味着技术、技能有了更重的分量”……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新时代如何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展开热议。而如何当一名合格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工人,更引发了一线工人代表的讨论。 [详细]

职业教育按下改革“快捷键”

   “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让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组组长王钦峰代表难掩兴奋:“如今,职业教育按下了改革‘快捷键’,迎来了发展春天。报告中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的愿景,让青年和企业都充满了期待。” [详细]

一线代表委员呼吁:要坚信“当工人是有前途的”

  “有没有徒弟不当技术工人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多位来自一线的大工匠难掩心疼与落寞,陷入沉思。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的工人。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大工匠,道路并不平坦。对此,这些大工匠深有体会。作为代表委员,他们呼吁,别让青年技工“中途离场”,同时在国家下大力气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当下,自己也要坚信当工人是有前途的。

  丁照民代表在一线工作了30多年,从学徒工干到了全国技术能手。他带出的不少徒弟,在省、市技能大赛上拿过好成绩。其中,有位徒弟年近不惑,曾获得省技能大赛第3名,并经过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一名高级技师。让丁照民代表没想到的是,4年前,这位徒弟提出不干焊接了,要去当一名生产线上的操作工。 技术工人流失,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普遍现象。

  许振超代表一直关注“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不愿意学技术?”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让他们留下来并且待得住。”他一直在呼吁。“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升了,创造了更大价值,收入水平也应该相应地及时提高。”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分厂装配工段工段长崔兴国代表道出了众多技术工人的“愿望”,并着重强调了“及时”。

  江勇代表这两年发现,有一些曾经流失的技术工人又回来了,他们车间“就回来了三四个”。在江勇代表看来,这源于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技术工人的利好政策,以及所在企业越来越重视高技能人才。“去年,我们在全集团首次评选‘金牌工匠’,从四五千名技术工人中评出9名,税后一次性奖励了6万元。”江勇代表就是这9人之一,“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都有了。”[详细]

80后黄波: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我的工作是漆膜优化,就是通过机器人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及设定喷涂参数,以达到最佳的车身漆膜外观效果。”3月5日下午,换下工装、穿上西装的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涂装车间面漆工段工人黄波代表,向记者这样介绍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技工学徒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黄波代表自身的经历就是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在工作中,他能通过机器人编程在93秒内完成高质量的油漆喷涂。工作8年,他已经用这个标准给100余万辆汽车穿上了高颜值的“外衣”。[详细]

70后梁兵: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3月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平原光电数控加工高级技师梁兵代表向记者娓娓道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要力戒浮躁之风’,这对我们一线技术工人有特别的意义。”“当工人,无论是搞创新还是技改,急于求成都不是好事。”在梁兵看来,很多技术工人的创新成果,都源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梁兵代表说,机器的作用,只是把人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脱离出来,转向精密装备制造以及高层次的操控领域,但人依然是核心。“当好工人,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仍然是必备素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详细]

60后姜涛:工人的成长没有终点

   3月6日,在贵州代表团驻地,记者见到了航天十院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姜涛代表。出生于1966年的姜涛,32年来,几乎都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即为火箭发射系统焊接。

  为了做好这件事,60后姜涛从没停止学习,针对科技发展涌现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探索手工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及控制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在新科技革命时代,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程度越高的人,越会受到尊敬和推崇。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是今天当好工人的必备素质。”[详细]

代表委员聚焦技术工人“考级”

  王晓峰委员指出:“还有些新兴职业,比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下的职业技能,目前还无法鉴定评价。”当前,我国正在推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社会化试点工作。有调查显示,一些大企业已经具有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但涵盖的工种还比较单一,覆盖面不广。

  王晓峰委员在提案里还建议,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多元化评价。适当放宽技能评价的一些前置审查,比如培训学时等规定,实行国家技能鉴定、行业组织技能评价和企业自主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按程序认可社会组织和企业的评价结果,最大范围扩大评价覆盖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焦开河委员则建议,制定相关技能等级认定实施方案和细则,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进行技能等级自主评价试点,培育行业协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并规范行业评价和企业自主评价的社会认定及相关待遇配套政策措施。[详细]

代表委员呼吁加快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文件精神

  在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发出呼吁:“好工人的培养需要‘土壤’。要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亟须加快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文件,让技术工人‘路子、面子、票子,一个都不能少’。”

  焦开河委员建议,将积分落户政策分值权重适当向技术等级倾斜,保障性住房政策适度打破户籍壁垒,完善产业园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发布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工资指导线、重点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引导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技能人才薪酬标准,实施股权激励、分红等激励措施,真正能把技能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主席丁小岗委员建议,对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劳模工匠,要加大物质激励的力度,同时提高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给予他们“光荣”与“体面”。

  许启金委员提出,要将企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发挥的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将高技能人才岗位贡献程度与劳动报酬挂钩,让高技能人才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从而引导青年人安下心来学技术。

  冯鸿昌代表建议,把高技能人才列为各地优惠购(租)房、安家补贴、子女教育、落户、就业等的重点对象。[详细]

既要待遇留人也要事业留人

   高质量发展需要技能人才特别是工匠型高技能人才,他们是产业工人中的精英。但令詹纯新委员颇为担忧的是,在来自农村的技术工人返乡的同时,也断了他们继续做技能人才的道路。“应该如何培养‘好工人’,怎样稳定技能人才?”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茂华委员表示,要留住“好工人”,必须进一步解决认识问题,把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重视,纳入国家创新体系。

   詹纯新委员说,“一是要从社会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二是要为企业参与职工技术培训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李素萍代表认为,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好工人”队伍,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

  钟正菊委员由衷希望身边的年轻工人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翁”,踏踏实实学技术,传承产业工人优良传统,把成为工匠人才作为职业发展的目标。[详细]

  提案指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有待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上来自企业的年度预算;培养模式多以线下操作为主,缺乏职业培训的线上资源;国际化培训偏少。高技能人才发展存在瓶颈,存在成才发展“天花板”,职级及工资梯度少,技能认定与职位晋升、业绩贡献和收入分配不挂钩;薪酬水平不高。

  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鉴定工种,取消已被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取代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和标准,满足先进制造业技能评价需求。破除年龄、学历、工种年限等限制,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越级申报、技能等级直接认定制度。

  搭建职业培训云平台。推行“线上+线下”“远程+现场”培训模式,开发模拟仿真系统。开展制造业等行业技能人才定向培养。企业给定向培养生补助金,政府给企业补助金。开展技师技术更新培训,给予培训费补贴。

  尽快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由企业管理、评定聘用首席技师。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资助相结合,以荣誉、奖金、岗位津贴等方式给予激励。

  优化奖补方式,推行技能等级晋升奖补制度,建立“师带徒”津贴制度;对新引进或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及输送单位给予配套奖励;对创新成果转化给予补助或奖励,对采购使用单位给予奖励性补贴。

  建立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奖励制度。对引进的高级技师在首次购房或租房时,给予补贴。增强公共服务对技术工人群体的覆盖面。[详细]

2019年全国两会

“民生热点”连着你和我的幸福

2019关乎生活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