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凤阳县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社员陈如芬。(中国台湾网 王鑫 摄) 中国台湾网合肥1月16日电 (记者 王鑫)前段时间的一场大雪席卷了江淮,压垮了安徽省凤阳县东陵村农民陈如芬的几个温室大棚。虽然这次天灾可能让陈如芬今年的收成大减甚至难以保本,但是见到记者时,她脸上依然充满着笑容,热情邀请记者品尝自家草莓。 东陵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庙镇西南8公里,北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仅一墙之隔,南接凤阳山脉。这里,曾经也是一块贫困“高地”。为带动东陵村攻克贫困“高地”,发展产业经济,在大庙镇支持下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7月8日成立。依托凤阳县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等7个农村合作社,东陵村农业产业不断扩大,并于2013年被评为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17年11月,东陵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凤阳县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也先后获得了县、市、省、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称号。 在凤阳县东陵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记者见到了40岁的东陵村新农村互助合作社社员陈如芬。初见陈如芬,她穿着一身很“别致”的厚棉衣,带着腼腆的淳朴微笑,从一座建在大棚中间的破旧小屋中走了出来。可以看出,由于经常在田间地头劳作,陈如芬皮肤有些粗糙,但是面色红润、精神头儿很好。当记者问到她的年龄时,她还开玩笑说:“我今年40,看上去像50的吧!” 陈如芬,曾经东陵村的贫困户,靠做点小生意勉强度日,收入微薄,还要养活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东陵村成立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搞温室大棚的时候,由于思想保守,很多农民不能接受,但这被陈如芬“盯”上了,生活的重担让这位伟大的母亲选择了“铤而走险”。她2009年底承包了八个大棚,而作出这个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就是因为带三个孩子,不能出去打工,为了维持生活;其次就是自家的地少,为了孩子的未来;第三是因为当时租大棚合作社不收租金,等挣钱了以后才开始收租金。 “刚开始也没多想,就一直做下来了,没想到合作社越做越大,我租的大棚也越来越多。”说到这里,陈如芬眼睛一眯,开心地笑了。据她介绍,她从8个大棚发展到了31个,经历了单一种植蔬菜,到转型种植草莓,再到今天的蔬菜草莓同时种植,每个大棚每年在不遇天灾的时候,收入可以达到两万元,这都要感谢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帮助。现在的陈如芬,不仅在凤阳县城按揭了一套123平方米的楼房,孩子们也已经健康长大,进入县初、高中就读。谈到她的孩子,陈如芬语气中流露着自豪,她说:“我们家孩子很省心,不用我们管,他们也知道我们忙不过来。” 陈如芬通过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帮助,加强对自身的要求,继续通过网络自学与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实现了一个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型。设备好了,技术先进了,腰包也鼓了,但这没有让陈如芬松口气,她依然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的大棚区中,目的只是方便照料大棚。当问她为什么这么拼时,她笑呵呵的说道:“孩子以后上学花销大了,一年也需要不少钱,我觉得养育好三个孩子,我就满足了。”
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结束 累计发稿及... 2014-11-02 |
甘肃天水山区苹果远销海外 农民探电商新路... 2015-09-25 |
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贵阳开幕(图) 2016-10-17 |
网友点赞“砥砺奋进的五年”(图) 2017-05-26 |
近百家网媒聚焦甘肃发展变化 “零距离”感... 2017-07-19 |
山西运城农民18年研发双季槐 “旱地黄金... 2017-09-15 |
郑州“开心农场”助力千人脱贫 2017-09-26 |
金堂黑山羊今年预计出栏23万只 两大模式... 2017-12-10 |
宁夏隆德 告别渝水之患 2017-08-08 |
“新庄式”红色旅游:少数民族文化与长征精... 2016-11-02 |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