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炼成“垃圾分类第一院” 居民参与率上升7成-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生活

23年炼成“垃圾分类第一院” 居民参与率上升7成

2019-08-21 15:51:14 北京晚报

  █ 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上升7成

  家属院内,除了专业细致的垃圾桶外,宣传橱窗、展板和各类垃圾分类宣传册也随处可见。崔湘文表示,院内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85%,垃圾投放准确率达到83%,是名副其实的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可是,就在23年前,院内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仅为15%,很多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是“分类无用”。

  “那时候每层楼都有垃圾道,大伙儿的习惯都是顺着垃圾道一扔就不管了,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老崔说,一到夏天,西瓜、饮料一多,汤汤水水的,楼道里的味儿可难闻了。1996年底,大乘巷教师家属院开始了垃圾分类试点。“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变废为宝,我院决定从12月15日起,试行垃圾分类……”院内宣传栏内,清楚地记录着这封《致居民的一封信》。

  “当时一共六个大桶,分为两组,主要回收废旧报纸、塑料泡沫和废铜烂铁,都是可以卖钱的东西。”老崔说,由于当时不少居民仍然从垃圾道扔垃圾,小院的垃圾分类工作一度受阻,出现了桶里收不上、楼道清不完的情况。崔湘文和当时的社区家委会主任陈淑芬等几人号召大伙把可回收的垃圾装在小袋里,每天集中放置在小区车棚内,而他们则当起了垃圾搬用工。“我们几个人每天下午5点多到车棚里再分一遍,用麻袋把垃圾打好包放在院门口的6个大桶里。”崔湘文说,每天下午,几个人都能拾掇出3大麻袋垃圾,搬运的时候,不少居民还问他:“分那么明白干吗,最后还不都是卖废品?”

  两个多月后,崔湘文的“笨工夫”在小院内“开花结果”了,车棚里的垃圾袋从杂乱变得整齐。随着垃圾道被封,小院的垃圾桶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大桶变成了下有脚蹬板、上面加了盖、写上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现代化”垃圾桶。

  “其实都是举手之劳,自己先分清了,再由崔师傅他们给把把关,一点儿都不难。”居民张静媛说,现在连刚上小学的孙女都知道垃圾不能“一股脑儿”乱扔了。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锡耶纳赛马节举行古装游行

    锡耶纳赛马节是世界闻名的意大利传统民间活动。赛马节期间,主办方还举行盛大的古装游行,吸引大量游客和当地人前来观看。

  • 新疆泽普县桐安乡:安居乐业新生活

    截至2019年底,新疆将全面完成16万名贫困农牧民从高原深山和沙漠腹地,迁到绿洲、平原。

  • 高温下铁路守护者

    连日来西安持续高温天气,在西安新筑车站,铁路工人顶着烈日坚守岗位,确保列车、钢轨运行状态良好。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奎铁警方文艺小分队开展宣传巡演

    • 优势栏目

      警民共筑连心桥

    • 优势栏目

      把南海边的法治温暖送到4000米雪域高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