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扶贫鼓起群众信心 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开拓市场-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时尚

非遗扶贫鼓起群众信心 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开拓市场

2018-04-26 13:33:56 人民日报

  编者按: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文化,公共文化在扶贫方面责任重大。实施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本版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我国文化扶贫的系列探索和初步成果,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生活得有力量”——这两年,有了熟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新疆哈密绣娘阿孜古丽对未来的脱贫致富充满希望。

  我国许多老少边穷地区都拥有特色突出、数量众多的非遗资源,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甚至“任凭雨打风吹去”。资源变资产,无疑能在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以非遗人才培训、非遗衍生品开发为突破口,各地在非遗扶贫上做出了积极探索,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绽开了笑颜。

  传统工艺+现代设计

  3月15日,在杭州市最繁华的核心商圈杭州大厦,一场非遗创意旗袍秀吸引了大批目光。“我们从2014年开始引进一些传统工艺产品,在商场专门设立了传统文化产品馆,但是这些产品和生活不太贴近,销售的状况并不理想。”这次的旗袍时尚秀获得成功,杭州大厦总经理俞勇重拾信心,“以创意旗袍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产品在与时尚、生活接轨,不是简简单单的老样子。我们愿意将这些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向社会推广。”

  贵州水族马尾绣传承人吴永枝看到马尾绣旗袍如此受欢迎,她特别激动。“要推动马尾绣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时尚和市场结合。我们贵州有很好的刺绣工艺,但是缺乏比较好的创意、产业来带动。如果能和服装产业对接,我们的绣娘就有活儿干了,在家就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吴永枝说。

  俞勇和吴永枝之前遇到的情况,正是传统非遗衍生品进入市场常常会遭遇的尴尬局面。传承人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拿不出让市场了解和接受的产品,不少绝技很可能“绝”了,遗产也只能困在展柜里。比如,有的瓷器一直是礼品瓷,体大昂贵,一般家庭很难负担得起;有的雕刻选料苛刻,甚至与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市场交易受限……若非遗从业者的生活难以为继,非遗扶贫无疑是“镜花水月”。

  今年3月5日,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讲述了贵州赤水竹农通过非遗赤水竹编脱贫致富的故事,“一根成本只有10元左右的竹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加工,便能身价百倍。编织一个工艺品,农民能从中获得100元的收益。”目前她已经带领近千名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将传统工艺产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继承、创新和转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非遗扶贫工作的基础环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说,“应该解答如何将过去在乡村传承的手工艺创造性转化为当代在城市传承的手工艺;让过去一些以谋生为目的,在现代逐渐失去生存土壤的手工产品,能够转化为适应当代人休闲娱乐、怡情美育的手工艺。”

  如何把赵罡的这些思考广泛地传递给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实际上,赵罡现在的另一身份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的导师。研培计划利用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通过对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进行集中的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具体指导,提高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17年上半年参加研培计划的学员,返回当地培训新的学员并带动约950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占就业总人数的58%,每家企业平均带动47人就业,实现带动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2万元。

  青海民族大学指导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了三个土族盘绣的乡镇企业合作社,帮助签订苏州著名品牌企业9万元盘绣订单,惠及当地300余名土族绣娘。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你有多久没牵妈妈的手

    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

  • 智力生活周报严选

    中工网首档科技民生类资讯服务,提供发生在过去一周的精准洞察。

  • 智慧生活研究室

    中工网首档智能生活类专题策划,提供智能时代“可互联”、“可交互”、“人性化”的消费类报告。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中工网首档民生科普类策划《未来已来》

    • 优势栏目

      福州:大手小手关爱“星星孩子”

    • 优势栏目

      无人超市亮相长春 市民刷脸购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