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花木兰》北京上演 融合民族乐器和流行元素-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时尚

舞剧《花木兰》北京上演 融合民族乐器和流行元素

2018-04-08 16:00:05 南方日报

  以新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南方日报:《花木兰》由交响乐乐团现场伴奏让人耳目一新,怎么会想到这样的呈现方式?

  杜鸣:事实上,在国外以及中国早期的民族舞剧,现场乐队伴奏是常见的形式,但受国内艺术院团人力资源及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近些年鲜见这一形式。而《花木兰》采取的是中央歌剧院和宁波市演艺集团这一“央地合作”的模式,对演出市场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

  南方日报: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央地合作”模式的优势所在?从中广东是否也可以有所借鉴?

  杜鸣:我更倾向于将“央地合作”看作优势资源整合的方法之一。广东的艺术院团能力很强,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强强联合”、把优质资源整合到一起。

  今年夏天,《沙湾往事》将迎来第一百场演出,据我所知,该剧将会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由他们现场伴奏。倘若成行,确实是广东“敢为人先”的一大体现。引入了交响乐队的现场伴奏,能给观众更为立体的艺术体验,它带来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度也会更加真实,更加打动人。

  南方日报:您参与创作的《沙湾往事》被视为广东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该剧也曾在国外赢得不俗反响。在如何“让中国故事演出国际范”的问题上,您能否分享一些经验?

  杜鸣:首先,一定要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要适应中国人的审美诉求和道德标准,《沙湾往事》关注的即为东方故事,《花木兰》同样如此。那么“国际化”是什么概念?在我看来,邀请优秀的主创团队,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艺术处理手段、技术和优秀的艺术表演,让故事更加精彩。《沙湾往事》的舞台美术是一大亮点,采用了机械化电脑控制的科技手段,当时在国内产生了轰动效应。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火到没朋友的“区块链” 广场舞大妈都聊上了

    • 优势栏目

      福州:大手小手关爱“星星孩子”

    • 优势栏目

      无人超市亮相长春 市民刷脸购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