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以问题导向求治堵之策:城市堵点,是痛点也是切入点-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交通

南京以问题导向求治堵之策:城市堵点,是痛点也是切入点

2018-04-26 11:16:22 新华日报

  高德地图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报告显示,去年南京拥堵位列全国第24位,比2016年上升3位,今年一季度拥堵排名又有所“升位”。虽然南京总体交通还算平稳有序,但早晚高峰拥堵,节点矛盾突出,已是不争事实。25日,南京市长蓝绍敏带领政府有关部门专题调研。

  “南京交通‘节点矛盾’,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堵点,是导致拥堵的关键卡口。”南京市交通局局长陈雷说,对城市堵点抽丝剥茧、举一反三,可以系统研究拥堵成因和治本之策。她分析说,南京主要有三类堵点值得探究:

  一是快速路堵点,最典型的是南京“井”字形快速内环上的双桥门、新庄、赛虹桥、古平岗四个立交。城市内环快速路里程虽然仅占主城路网3.2%,却承担23.2%交通量,高峰每小时车流量高达7000辆-1万辆。双桥门和赛虹桥建设时号称“华东最大的城市立交”,但也难以承载如此大的交通量,早高峰拥堵延时指数(高峰通行时间/平峰通行时间)达3.3;二是进出城通道拥堵,最具代表性的是江北、江宁、仙林和主城之间交通通道,南京历史上出中山门、跨外秦淮大桥上的诸多堵点,随着城市外扩现已移至外围,如312国道、双龙大道和两条过江隧道,其中长江隧道是过江最拥堵通道;三是优质商业、教育、医疗资源周边拥堵,新街口商圈、大医院周边呈现常态化拥堵,如省人民医院、军区总院、鼓楼医院、儿童医院等;学校周边拥堵大多集中在上学放学时间段,机动车占停严重,主要有拉小、力小、北京东路小学、南师附小等名校。

  此外还有不少支路街巷,为缓解老城区居民停车难,狭窄道路上划出一排车位,同时还要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导致城市“毛细血管”不畅。前些年南京为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开出多条穿街过巷的中巴公交线,现已全部停运。

  “南京路网格局是山多水多大单位多,现在又加上车多新手多网约车多,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考验。”南京市副市长储永宏说,南京既要保护珍贵山水资源,又要形成“井字+放射”快速路,在快速环路钻隧架桥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交通量快速增长,快速交通集中到“交通大动脉”上,难免出现“过载”现象。为快速路减负,南京需要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如加快贯通跨行政区之间的断头路,尤其是尽快建设仙林、东山、麒麟、板桥等新城区进入主城的规划道路,分流平行干路的交通流,逐步消减堵点。

  但有些堵点的形成,光靠路网建设还不够。主城至江宁、仙林、江北均有两条和两条以上地铁,可许多市民还是选择私家车出行,南京老城区至江北、江宁的日交通交换量均高达31万辆。其中老城区到江北,两条过江隧道承担70%,驾车族中绝大多数还是“单人单车”,合乘很少,这对道路资源是极大浪费。许多人跨区长距离交通选择驾车而不是乘坐地铁,原因一是郊区地铁站“P+R”枢纽设施尚待完善,停车换乘不方便,二是许多车主囿于出行习惯,图自己方便。还有,不少片区社会停车场吃不饱,可邻近道路依然施划路边泊位,以及许多支路街巷过夜车停不下,可机关单位停车场空置等,这些涉及到停车场规划、整合、收费等公共政策引导问题。

  “交通堵点不仅反映交通供需不平衡,还暴露出需求端调节的短板。”陈雷建议,要实现交通集约化、高效率,治理需从单纯面向汽车,转为面向人的可移动综合治理。既要针对交通流,又要治理交通源,通过科学规划、源头治理,减少不必要的交通。譬如主城到新区跨区交通量大,根源是这些新区公共配套还有欠缺,需要自成中心、自我完善;再如,大医院、名校“门前堵”,击中优质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城市软肋。为此,南京不但通过联合办学、办分校等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还明令大医院不得在主城内扩建,扩规模办分院需到城市新区。

  “堵点,是城市痛点,也是破解问题的切入点。”蓝绍敏说,交通拥堵和水环境治理一样,已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病”,不仅是当前城市治理的两大任务,更是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开的课题。他认为,解决城市拥堵,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既要抓当前也要虑长远,通过系统思维、政策集成综合治理,切忌“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从解决当前急来看,城市紧盯关键症结,尽快完善路网、打通断头路、加大车位配建,使城市拥堵和停车问题得到缓解;而从长远来说,要综合运用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政策、差别化停车政策,并结合公交都市建设、老城功能疏解和智慧交通体系构建,使城市拥堵得到有效治理。

  治堵,对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已是“时不我待”。最新统计显示,南京小汽车保有量已达263万辆。小汽车进入家庭速度每年都在递增,城市每增加70万辆汽车,第一个周期用了9年,第二个周期耗时4年,第三个周期仅两三年……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忧虑:南京究竟能承载多少车辆?尤其在拥堵问题突出的老城,占全市4.27%面积,却集中54.13%人口。

  对于治堵这个“世界级难题”,南京已下定决心,以问题为导向寻求破解之道,结合三年治堵攻坚,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望密集出台。但南京市领导也认识到,治堵绝非一日之功,既需要政府持续努力,也需要市民理解支持,城市和市民同向发力,才能实现交通共治共享、高效顺畅。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你有多久没牵妈妈的手

    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

  • 智力生活周报严选

    中工网首档科技民生类资讯服务,提供发生在过去一周的精准洞察。

  • 智慧生活研究室

    中工网首档智能生活类专题策划,提供智能时代“可互联”、“可交互”、“人性化”的消费类报告。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中工网首档民生科普类策划《未来已来》

    • 优势栏目

      福州:大手小手关爱“星星孩子”

    • 优势栏目

      无人超市亮相长春 市民刷脸购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