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工说案
法官说法: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青春蓬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专区
专家提醒,少年儿童的心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长期佩戴N95口罩会对孩子的心肺功能产生损伤,进行体育运动时不可佩戴N95口罩,以免发生窒息危险。
新华社合肥7月12日电 题:心安之处就是家——安徽东至县长江大堤转移安置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诺、李亚彪、刘方强
“家在哪?”“就在那儿!”
站在江堤上,即便隔着数百米,透过氤氲的水汽,55岁的村民董秀花还是一眼找到了家。
不过她暂时回不去了。短短4天,上涨的江水淹没了回家的路。原本位于江心洲上地势最高的自家房子,如同正在沉没的孤岛,随着江水的上涨,一点点迫近江面。
“离水还有2尺高。”董秀花说着咬紧了嘴唇。
在她身后,高高的江堤下,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阜康小学内,还安置了17名像她一样“找家”的人。
7月10日,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阜康小学安置点内摆上了折叠床和凉席。 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7月7日,当地长江水位持续上涨,家在圩区的乡亲们被镇村干部紧急转移到这座二层小楼的教室里,桌椅已被腾空,取而代之的是折叠床和凉席,讲台上备有食物、水、蚊香、热水壶以及必备药品。
对于这所学校的“临时居民”来说,因为这场超历史水位的大洪水,让“家”这个词有了新的含义。
离家前还担心“吃不好、睡不香”的村民金龙德,很快体会到家的味道。入住第二天早晨便吃上了热腾腾的牛肉包子,这是村干部当天一早冒着大雨,去集镇上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