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因为我们姓“公”

来源:央视网
2020-05-14 21:27:16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这两所大学的医护团队不仅守住了12家附属医院的主阵地,而且还连续作战,接管了武昌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等多家医院。特别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还被赋予接管雷神山医院的重任。

  武汉本地的公立医院坚守战场,危急关头援军赶到。从1月24日开始,全国各省区市和军队系统共派出340多支国家医疗队42600多人支援湖北、武汉,这其中超过98%是来自公立医院。

  协和医院、齐鲁医院、湘雅医院、华西医院等著名的公立医院也都集结了最精锐的医护力量赶赴武汉拯救生命。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一共3300多人报名,先后分四次派出186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接管病区后,他们采用协和ICU病房小组制管理模式,每个小组统筹匹配各个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各个专业诊疗的优势,全力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是被网友们称为“王炸”军团的医疗队之一,在对口支援的红会医院,为了弥补特殊时期临时ICU病房在硬件方面的不足,他们就从软件层面从医疗团队的管理方面想办法。

  他们把这样的合作模式称为“四川军团和红会医院联合医疗队”,大家是一个整体,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

  这张照片上的医生是我国呼吸重症治疗领域的8位著名专家,他们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蓓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北京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这8位顶级重症专家坐镇武汉的重症定点医院,与各医疗队一起在武汉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在武汉解封之后,他们中有的人还直接转战到黑龙江,支援当地疫情的防治。

  在这次支援湖北、武汉的行动中全国总共有4000多家公立医院派出了医疗队伍,包含一些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地方。以贵州为例,这个地处西部的省份,也先后向湖北、武汉派出1400多名医护人员。

  尽锐出征的不仅是专家,据统计,这些前来支援的医疗队随队支援了呼吸机、ECMO 等4600多台医疗设备,为拯救病人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先后三次向武汉派出医务人员,他们几乎搬来了山大二院重症科室最主要的医护力量和最先进的设备,包括全院唯一一台ECMO以及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心电监护、彩超仪器、除颤仪等。

  为了挽救生命、不遗余力。65岁的崔志强虽然新冠病毒已经清除,但因为新冠肺炎导致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已经使用ECMO人工肺60多天,只剩下肺移植这一条路。

  4月20日,国内顶尖的肺移植团队为崔志强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为了他的术后恢复,一个人数达35人,由来自浙大一医院、无锡人民医院和武大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围术期管理小组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目前崔志强已经度过了危险期。和所有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一样,这是多所医院、多学科高水平医护人员共同创造的奇迹。

  武汉在院重症病例数量从最高峰时的9000多例,到4月24日,重症和危重症病例“清零”,武汉市累计治愈率是92.2%。这支由公立医院人员为主体的医护队伍经受住了考验。

  就像节目当中一位专家说的,尽心尽力地救治每一个病人,全力以赴地挽救每一条生命,往小了说这是医生的职责,往大了说这是国家的责任,而从行业来说,这是卫生健康行业的责任。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决定了在这次疫情当中它必然要担当起主力的角色。而公立医院也确实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他们在疫情当中闻令而动、精锐尽出,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人财物全力提供支持,可谓是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不遗余力。这一场仗打下来,既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团队的实力和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情怀和担当,同时也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 2 共2页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