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高考:成长路上的一个分岔口-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00后的高考:成长路上的一个分岔口

2018-06-07 06:34:03 中国青年报

  高考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分岔口,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拉开大幕。今年,00后将首次集体走上考场,因此备受关注。诸如“千军万马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影响深远的传统高考观念,在00后眼中已不是主流。对于这崭新的一代而言,高考虽然重要,但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近日,有网络媒体对2万余名00后高考考生、考生家长和其他网友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受访的00后考生认为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的大考。而受访家长选择“增长经历”的比例更高,占到了70.7%。

  成长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更加自信、更加张扬,是00后的显著特点。而高考观念的代际变革,有着更深厚的社会背景。1977年恢复高考,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当时的高考确实深刻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依然承载着这一使命。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学子来说,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高考几乎是他们脱离农民身份,进入城市,吃上“国家粮”的唯一通道。

  40多年过去了,今天,整个社会的开放、多元、自由程度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年轻人拥有的成长途径、上升通道也远比过去丰富。同时,高考制度也在发生改变,高考招录方式越来越多元、高校自主招生权限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考已经不再是“独木桥”,00后自然不必再承担那么大的压力。

  面对00后的崭新高考观,成年人的观念也应该积极顺应时代。一方面,作为长辈的考生家长,要注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给考生施加过多压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高考改革,用制度的力量呵护好00后的高考观,让他们多元化的成长之路更加通畅。

  如果人们仍然用考上了什么样的学校来评价学生的成功与否;如果在求职就业、升学深造过程中,依然存在严重的学历歧视;如果在公共政策方面,比如各大城市人才引进、积分落户政策仍然设置较高的学历门槛,无法让人们公平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那么00后的豁达恐怕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延续下去。

  要呵护00后的崭新高考观,首先要继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给考生提供更多选项,并让考生从容地选择自己的道路。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合并了二、三本录取批次,一些省份已经开始一、二本录取批次的合并改革,这有利于公众淡化高校的等级意识。而招生考试制度的最终目标,则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模式,用不同的尺子来评价不同的人才。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国家也应致力于保障不同行业劳动者职业地位的平等,保障技能型人才收入可持续增长,让不同行业的劳动者都可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而引导年轻人从容选择高考之外更适合的人生道路。

  此外,还应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历教育之外,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为满足民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保障和服务。在公共政策方面,则需要继续放开城市落户等权益的学历门槛,让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归根结底,高考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分岔口,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伴随着社会风气的整体变化,00后的这种高考观将得以巩固。如此,基础教育的目光就能从高考移向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准备。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遭遇的各类难题,如应试教育顽疾、减负难等也将因此得到缓解。

  (李一陵)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又到一年高考季

    说起“00后”的话题,似乎总是自带流量,而如今,这批曾经的“千禧宝宝”又和高考联系到了一起。

  • 聚焦第31个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泪奔!五抗联老兵70年“世纪重逢” 年龄总和近500岁

    • 优势栏目

      他们拼尽全力只为了能和普通人“一样”

    • 优势栏目

      致敬!《等着我》95岁抗联女兵苦寻战友70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