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店老板贾勇 用镜头记录南城胡同34年-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卤煮店老板贾勇 用镜头记录南城胡同34年

2018-06-02 10:37:34 北京青年报

  

  

  

  草场二条(1992)

  

  取灯胡同(1998)

  

  大栅栏商业街(2015)

  

  前门大街牌楼(2003)

  

  大栅栏西街(2002)

  

  大栅栏商业街(2004)

  

  胭脂胡同(2016)

  

  云居胡同(1984)

  

  煤市街(1995)

  

  什刹海(2017)

  ◎王若婷

  北京大栅栏西街37号有一家味道正宗的京味小炒卤煮火烧店,店面门脸设计低调,刚一走进,斑驳的墙面、破旧的桌椅,一种古旧的气息迎面而来。引人驻足的,除了门口那一口翻滚着卤煮的大锅,还有一直延伸到二楼的照片墙及涂鸦。

  每一张照片下都有一行简洁的文字:“云居胡同,1985”“青风夹道,1992”“取灯胡同,1998”“大栅栏西街,2002”“大栅栏商业街,2015”······照片摄影者正是卤煮店老板贾勇。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三十多年过去了,不仅照片上的人没了,照片上的胡同也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1984年至今,贾勇用十万多张胶片记录了三十四年间南城胡同的百姓生活,几度赴韩国、瑞典、新加坡参与国际影展,他连续三年同德国爱好摄影者一同策划“我爱北京”国际影展,还举办过“再见,胡同”的个人展,甚至瑞典首相也曾被吸引着到他家做客。

  土生土长的老北京

  爱照相全受环境熏陶

  贾勇今年55岁,自爷爷那辈就住在南城边上,最早家住38号,现在住在36号,两个门挨着,从没有离开过。再算上自己的儿子、孙子,贾勇感慨地说,相当于五代人都住这块儿,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

  坐在自家的露台上,贾勇向记者介绍道,清军进关之后,北京分三圈——紫禁城、内城、南城外。内城不许有娱乐场所,所有戏园子、澡堂子、会馆,都在这片。所以吃喝玩乐都在这儿,这里是南城外最繁华的地方。

  他指指周围的楼,如数家珍地讲道:“从东到西,这一溜建筑都是说不完的故事,历史就发生在咱们家门口。听老辈人讲,旁边是京华客栈,清朝举人进京考试住的地方。斜对面是青云阁,蔡锷、小凤仙就从那里前门进,后门出,直奔前门火车站。对面之前是马来西亚华侨开的‘复兴居’,当时梅兰芳老在这里做局,解放后,华侨跑了,楼空了,这里又成了大北照相馆的宿舍。”

  距离大北照相馆宿舍不远的地方,就是首都照相馆的车间,在贾勇的记忆中,自己儿时经常扒着窗户看里面的工人洗照片,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要到一些边角料,拿回家捣鼓着玩。

  彼时大栅栏街上的照相器材租赁店同样让他难以忘记:“谁到北京来会不照相呢?60年代到80年代,不管有没有条件,都有照相的机会。一条街上有好几家租相机的,型号都是仿德国如来的海鸥4D、珠江4D,六七毛钱可以租一天。”

  由于是家中的独生子,且父母每月有100多元的工资,小时候的贾勇手头还算宽裕,没少去租相机。据他回忆,一个店里基本会有三四个伙计,一个租相机的、一个修相机的、一两个打杂的。租的时候,要先拿户口本作抵押,再交钱,店员会当面测试相机的性能,确认无问题再租出去;还相机时,还会当面再检查一遍。

  除了周边环境的影响,贾勇还受到了家中美术氛围的熏陶。他的父亲是一名古建筑重彩画匠,参与过颐和园万寿山长廊中的修复绘画工作,“文革”时被分到房管所刷油漆。每看到父亲拿着画具绘画,贾勇也免不了玩上两笔。

  初二的时候,贾勇成为一名专业举重运动员,进入北京队,几年后又因为有美术基础,被分到珐琅厂。有工资后,他攒钱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上海出的孔雀DF,没多久又入手了长城DF120。之后赶上改革开放,贾勇又投身个体户开始捞外快,蹬着一辆不起眼的板车卖菜、卖画,还当板爷。

  “那时候我还正和老伴搞对象呢,22岁左右吧。”贾勇回忆道:“为了置办新相机,换镜头、买胶卷,我们俩还去天安门给人冲卷,五块钱一卷。准备一个纸箱子,掏两个窟窿眼,里面是盛了显影液、定影液的碗,再预备一副套袖,相当于一个简易暗室。”

1 2 3 4 共4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第31个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泪奔!五抗联老兵70年“世纪重逢” 年龄总和近500岁

    • 优势栏目

      他们拼尽全力只为了能和普通人“一样”

    • 优势栏目

      致敬!《等着我》95岁抗联女兵苦寻战友70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