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小学42人班级七成学生手机上网,近半与学习无关-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重庆一小学42人班级七成学生手机上网,近半与学习无关

2018-05-05 11:07:41 重庆晨报

  很多中小学生家长都为孩子耍手机、上网打游戏而苦恼,但又无法逆转这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生活。5月4日,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四年级二班班主任邓兴华老师利用班会课对小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上网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份问卷调查表是与重庆晨报记者共同设计的。

  调查:

  近半学生上网跟学习无关

  四年级二班有42名小学生,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

  现在你有手机吗?第一个问题毫无悬念,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有”。小学生拥有的手机主要有三类:电话手表、可上网的智能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的普通手机。问卷结果显示,15位同学表示,已拥有了可以上网的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当然不是上网的唯一途径,现在电脑的普及程度比智能手机更胜一筹,即便没有智能手机终端,小学生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上网冲浪。小学生触网,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每天他们畅游网络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呢?邓老师设计了四个选项,“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超过两小时”,数据显示,超七成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有1小时,其中选“一小时”的有21人,选“两小时”的有9人。

  孩子们在网上常干的事是什么呢?22位同学表示,用“学习软件,刷题”;8位同学表示“打游戏”;6位同学表示“看小说电影、听故事听歌”;5位同学表示“聊天”,一位同学选了“其他”。

  分析:

  家长图方便,孩子离网近了

  邓老师发现,学校其他班级,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也很普遍。

  为什么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越来越多呢?他分析说,这主要是家长考虑到通信方便,让孩子出行更安全。在他们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拥有两部手机及平板电脑,这些孩子的基础需求是学习。如今学习软件很丰富,辅导孩子作业,答题闯关,知识解惑互动,充实了课外学习和家庭教育。但这也让孩子们接触网络的机会更多了,如果引导监督不当,就会造成小学生沉迷网络。

  邓老师认为,总的来说,网络有利有弊,它既能丰富孩子们摄取知识的途径,也可能造成“玩物丧志”。孩子天性爱玩,网络游戏的诱惑对他们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把控的。同时,网络世界,各种信息、软件鱼龙混杂,孩子们无法正确判断,在好奇心的趋使下难免会碰上一些不健康的。

  邓老师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配上网工具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约法三章,并且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网监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实名上网、分年龄层开放网络,让孩子们的网络世界更健康。

  老师说:以“疏”代“堵”,挑战60天不上网大多完成

  听听他们怎么说

  巴蜀蓝湖郡小学班主任老师刘俐宏说,在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成瘾已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青少年因青春期好奇心、自制力、家庭、社会方面的因素,比成年人更容易沉溺于网络。为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她认为要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作为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进行绿色上网的主题教育。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正确面对网络游戏,网络电影,知道什么可以看,什么不能看,每周上网的时间规定在半个小时以内,尽量不玩游戏,不在网上看视频。

  刘俐宏曾在暑假生活实践周里开展挑战60天不上网的活动,一个假期过后,她发现孩子们都能自觉遵守挑战规则。同时,她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班上的孩子除了查找资料和完成一些网上作业,都不会再上网。家庭要发挥好第二个课堂作用,父母要承担监督职责,作为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行为。

  对孩子沉迷网络的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堵”和“高压”方式,应以“疏”代“堵”,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引导他们融入大集体的社会实践或运动中去,多出去运动,看书。

  专家说:需多方参与,不能消极地禁止孩子上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针对目前手游向低龄孩子蔓延的问题,建议从保护未成年人出发,设立游戏分级制度。要求运营方必须建立完备的注册审核机制,防止未成年孩子可以轻松盗用他人信息,或者编造信息通过注册。

  熊丙奇认为,孩子们沉迷于游戏的责任还在于家长的监管不够,有的家长以没有时间(或不愿花时间)陪孩子玩,用iPad下载动画片给孩子看,或者让孩子打游戏,以此“打发”孩子。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亲子感情,也可能令心智极不成熟的孩子被动画片、游戏的情节误导。而长期使用电脑、iPad,也对孩子的视力产生很大影响。

  同时,建议学校多通过主题班会、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对不良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学校宜疏不宜堵,与其消极被动地预防不良上网,不如积极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齐学红在研究中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出台了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如“教室里不得使用手机”,但多数局限在是否允许、能否使用层面,在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及具体上网行为上则缺乏有效引导。

  齐学红建议,应该正面引导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是个什么样的天地、什么是合乎道德的网络行为。她介绍,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在日本,设置了“青少年上网导航员”,对网络社会现状和危险性、青少年如何把握网络使用尺度、如何进行上网自我监控和管理等进行“导航”;在韩国,网络伦理内容纳入了小学、初中德育教材,以及高中道德、电脑教材中。

  (原标题:在一个42人的四年级班里,我们做了个调查:每个同学都有手机,超七成娃娃每天上网超1小时)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图说:校门口的安检

    • 优势栏目

      智慧民生研究室

    • 优势栏目

      福州:大手小手关爱“星星孩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