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舞蹈:浓浓的海岛山地风情-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黎族传统舞蹈:浓浓的海岛山地风情

2018-04-23 11:03:02 海南日报

  在景区里表演的黎族传统舞蹈舂米舞。(资料图片)

  文\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说起少数民族的舞蹈,大家可能会想起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锅庄舞,蒙古族的熊舞、鹿舞,哈萨克族的孤雁舞。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舞蹈,每一种民族舞蹈,都记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印记。

  在美丽的海南岛,提起黎族传统舞蹈,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竹竿舞,传统意义上称之为打柴舞,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除了打柴舞,一些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舞蹈,同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浓厚的历史印记,如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流传的老古舞,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流传的咚铃伽,在五指山市流行的舂米舞,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流行的转石舞,它们是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风情、生活习惯、地理气候以及历史背景,因此有着不同的味道。

  老古舞:祭祖·欢庆·保平安

  老古舞,黎语发音“闯坎”,古籍称“告祖先”。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因为它古老,因而得名老古舞。解放前,老古舞在白沙的细水乡、元门乡、白沙镇、牙叉镇和相邻的琼中的黎族乡村,都可见到,而到现在,仅在细水乡有遗存。2010年,老古舞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古舞场面甚为奇特和壮观,我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宋兆麟老先生看到该舞蹈时,也表示十分震惊。

  细水乡,离白沙县城并不遥远,从县城开车过去不到半个小时,在细水乡的一些村寨,都遗存着老古舞。坐在车里,窗外掠过山川田野,车子最后停在一个水库大坝上,在水库旁的一块空地上,村民已经在这里聚集。

  在水库边上一块约有一千多平方米的荒草地上,便是跳老古舞的场地,上面插着上千条竹子,乍看杂乱无章,仔细观察却能发现每根竹子间都以草绳相连,一根根细竹间,留出了一条条小径。

  竹子都是一人多高,似“八卦阵”,就在每根竹子上还插着香,在竹阵旁边,场地三处分别倒放着数个舂臼,舂臼上放着装米的瓷碗、鸡蛋,并插香,放置祭祀用的灵牌。

  阵势大,只是老古舞的一个特点,角色众多,才是老古舞的一种有别于其他黎族舞蹈的重要特征。

  舞未起,锣鼓唢呐纷纷奏响吹响,在偌大的场地上,声音清亮悠长,如从天降。乐队中的乐器种类繁多,有唎咧、毕达、唢呐、黎鼓、大锣、小镲等,这些黎族传统乐器,均由村人演奏。

  乐声响起,“舞者”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出场,角色各异。在舞蹈中,主要角色有12人以上,分工不同,在黎语中有着特定的称谓:头戴方角彩帽,身穿红色长袍,用红布条束腰,左手端1只杯,右手拿1支筷子,在舞中代表男性。他是整个舞蹈队伍中的领舞,黎语称为“苟它”,他位于队伍最前面;“西它”是舞队的压阵人,位于舞队的尾端。

  “帕曼委嘎”,指男性舞者。一人扮鹿,两人扮猎人,一人拿猎枪,一人拿长柄大刀;另外两人举鲤鱼灯、两人举灯笼,其他人手持祖宗灵牌,都穿着黎族传统男性服饰。除了这些角色,还有“拜扣委嘎”、“倒叮啰”等角色。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舞蹈在空旷的场地拉开大幕,众多角色纷纷投入其中,场面井然有序。

  舞蹈的大体情节分为四段,第一段为“起师”:意为告祖先仪式开始。第二段为“开阙”:意为活着的亲人迎接祖先神灵归来。开阙结束,第三段为“挽嚷”,此为该舞蹈的精华部分,舞者围着排成两行的12个舂臼追逐玩耍,并表演点种山栏(一种旱糯米稻)、狩猎(猎人和装鹿者表演)、捕鱼(丑角“批鲁”捕鱼,边放竹篓边漏掉,引人发笑)等。其他参加的村民随着锣鼓跳抛手舞、踢脚舞,时唱山歌助兴舞蹈。第四段为“走洪围”,意为送祖先神灵归去。场上燃香,四周烧柴,灯火通明,带着众人绕着门字型竹排蜿蜒穿行,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王海昌观看老古舞后评价:在古老的黎族舞蹈中,分众多角色,并将整个舞蹈分成段落,各有不同主题,可见舞蹈在黎族人民中有着深刻的表现形式。老古舞表现黎族人民自原始社会以来形成的祖先崇拜祭祀仪式和传统生产、生活习俗,有千百年的民间传承历史;同时,展示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也是民间自娱自乐的方式。

1 2 3 4 共4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火到没朋友的“区块链” 广场舞大妈都聊上了

    • 优势栏目

      福州:大手小手关爱“星星孩子”

    • 优势栏目

      无人超市亮相长春 市民刷脸购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