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风从东方来-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娱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风从东方来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0-09-19 16:28:13

  东西部扶贫协作让贵州铜仁当地群众生活面貌一新——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风从东方来

  中工网记者 王群 李丰 吴丽蓉

  将浙江茶园的白茶苗移植到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坡上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小茶苗是否会“水土不服”呢?

  9月8日下午,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的“白叶一号”茶产业项目基地,蒙蒙细雨中,当地十几名村民正在为从浙江安吉远道而来的幼茶树锄草,满山的茶树已经长到成人的膝盖高,长势喜人……

  劳作间隙,71岁的志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廷洋一边手握锄头,一边眉开眼笑地说:“现在借了‘东风’,我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

  廖廷洋口中的“东风”确实从东部省份浙江而来,也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来,这些茶树的背后则是贵州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决策、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的真实写照。

  安吉的扶贫茶结出“硕果”

  志强村与浙江安吉远隔千里,两地的缘分还要从2018年说起。

  当年4月,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联名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种植白茶致富情况,并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得到总书记批示和肯定后,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成为受捐对象,志强村位列其中。

  如今,从浙江安吉远道而来的茶苗已经长成了小茶树,村民们不仅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还有了土地流转费用、务工收入等收益,这些茶树成了村民们眼中的“金叶子”,当地村民也将这些茶园称为“感恩茶园”。

  “现在我们老两口种茶存的私房钱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差不多。”廖廷洋说,从2018年白茶苗种下开始,他就来到家附近的茶园务工,如今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茶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当地大量的老弱闲散劳动力。”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表示,为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当地推行股份合作制,强化利益联结,将茶苗折资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专业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受捐茶苗1076株,折资3013元持股;农户每亩撂荒地入股,折股3000元,每亩熟土折股6000元,共有 265户以1426亩折资入股茶业合作社。

  除了给当地带来了小茶苗,来自浙江安吉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悉心传授给当地农民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

  打造一支“永远不离开”的扶贫工作队

  自2018年从江苏张家港来到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今年38岁的朱洪伟已经两年多没有回过家。

  201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经开区善港村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建立整村推进帮扶协作关系,积极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整村结对帮扶新路径”,同时派出由帮扶干部、农技人员等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高峰村,朱洪伟正是这支跨省扶贫工作队的队长。

  高峰村属于国家级一类贫困村,是贵州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被外界称为一个“被山围起来的村子”,长时间以来,这里的村民过着“望天吃饭”的日子。

  两年来,朱洪伟带领工作队围绕产业致富、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努力将高峰村打造成深度贫困村脱贫的“善港样板”,这个深山中的贫困乡村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走进高峰村,村道干净整洁,绿化景观郁郁葱葱,村民房屋外墙上的三维立体彩绘格外引人注目,展现出一幅“村在山中座、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面;来到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大棚,走进大棚内更是香气扑鼻,各类水果色香诱人,仿佛来到“水果世界”……

  “从党委书记到普通干部以及农技人员,扶贫工作队采取轮流驻村和长期驻村相结合的方式,现已达到13批,195人次。”朱洪伟说,眼下高峰村的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接下来,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工作队的重点任务是要把高峰村的致富带头人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培养起来,通过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发展,为高峰村打造一支“永远不离开”的工作队。

  学校里来了杭州新校长

  9月10号,离开浙江杭州桐庐县的18天后,申屠国良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迎来了新学校的第一个教师节。

  上个月,原本担任杭州桐庐圆通小学校长的申屠国良主动申请来到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成为这里的新校长,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另外4名老师,其中一名是他的妻子。

  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是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受益搬迁群众近6000户。目前,该校共有教师103名,其中5名是来自桐庐县的帮扶教师。

  记者了解到,浙江杭州与黔东南州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桐庐县对口帮扶榕江县。截至目前,桐庐县共选派46名优秀教师到榕江县以“组团”方式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不断扩大教育“组团式”帮扶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老师们达成一致的看法:他们不仅要给当地的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指导和帮助当地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更要将立德树人的观念渗入其中,让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回报。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