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邮编标准”有望明年推行 寄件人将有个人地址ID-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民生头条

“新型邮编标准”有望明年推行 寄件人将有个人地址ID

2019-08-05 07:19:40 北京青年报

  “新型邮编标准”有望明年推行

  寄件人将有个人地址ID 推行后降低快递配送成本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了解到,新型邮编研发从去年5月开始立项,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方案,正在向各大快递企业征求意见。预计明年上半年,“新型邮编行业标准”即可出台,推广使用后,国家邮政局将逐步建立统一的寄递地址库。

  六位数邮编

  无法支撑上门到户

  过去人们写信、邮寄物品,邮政编码是必填项,如今寄快递已不再需要填写邮编,因为快递大多需要“服务到户”,而六位数的邮政编码只能代表一定区域,已无法支撑上门到户的需求。

  日前,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军山在“新型邮编”研讨会上表示,我国亟须编制一套新的、统一标准的寄递编码系统,以满足邮政快递行业发展的需要。

  针对行业迫切需求,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提出了“新型邮编”系统建设。该项目基于北京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位置框架与编码系统”研究成果——全球位置统一编码模型,创新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通过现有六位邮编与全球位置编码模型的耦合,形成全球统一、精细到户、人机通用的统一位置标识编码,即“新型邮编”。

  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陈波告诉记者,人们在寄快递时对地址的文字性描述随意性大、准确性差,有的手写还存在字迹潦草等问题,降低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

  此外,目前我国快递企业都各自建立了一套编码体系对寄递地址进行定位。而各快递企业编码不统一、编码生成有误等问题,也导致分工分拣困难、地址库信息不完整,行业协同发展受到阻碍。

  新型邮编

  分为地址标识编码和短码

  据介绍,目前的初步建设方案是,将新型邮编分为地址标识编码和短码,前者主要用于地理位置的唯一标识,并可进行一定精度的空间关系判读与计算,后者是方便人们记忆与使用,可以将地址网格编码简化成5至6位的“短码”形式。

  “新型邮编”可能以二维码等形式出现,具有多尺度、可标识、可定位、可索引、可计算、自动空间关联等特点。公民寄件时,只需选择地址库中想寄达的地址,将对应的编码发给快递员,快递员将地址编码录入系统即可开始寄递流程。

  便于机器解析

  提高快递中转时效

  除了便民,新邮政编码的诞生,将对快递行业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如自动分拣模式将更加高效,配送会更加精准,并为行业协同发展打下基础,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届时,每个人都能注册精准的个人地址ID,这套地址ID各快递企业可以共用。

  新型邮编更便于机器解析,基于地名地址库精准识别目的地,减少中转环节,提高中转时效。新型邮编系统还将极大地降低快递企业运营成本。据专家初步测算,届时,快递分拣区面积可减少27%,快递车辆可减少71%,末端配送车辆可减少77%,快递工作人员可减少41%,配送总成本将降低44%。此外,全球统一、精细到户、便于机器识别的“新型邮编”,可为无人机、无人车等未来“快递小哥”提供精准定位和精细导航服务,加速快递行业的无人化进程。

  文/本报记者 李宁

编辑:高爽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航拍江西百丈山盘山公路 蜿蜒曲折如巨龙

    8月4日,无人机航拍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境内的百丈山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如巨龙盘踞山间。山中草木丛林,绿意葱茏,游客驾着车辆行驶在幽静山路之上,享受夏日清凉。

  • 三峡库区白鹭翩飞见证生态之美

    盛夏时节,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童庄河水清岸绿,白鹭或在林间飞舞鸣唱,或在河道上空结伴掠过,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图。

  • “90后”特型女演员减肥107斤重拾健康

    “90后”女孩陈丹娜是一名特型演员,体重曾达293斤。因巨大的体重和独特的外表,让她有机会参演许多影视剧的拍摄,有时还因为剧情需要暴饮暴食增重。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一场生动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

    • 优势栏目

      “同心·共铸中国心”2019迪庆行:大山深处迎来了专家医疗队

    • 优势栏目

      深圳龙岗坪地街道举办第六届客家山歌比赛活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