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社洛杉矶4月1日电,咖啡豆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丙烯酰胺的化学物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高等法院近日作出初步裁决,要求在加州销售的咖啡产品需标注致癌风险警示标识。尽管这并非最终裁决结果,但这一案件已引发多方争议。 2010年,美国非营利机构“毒物教育与研究委员会”对星巴克、7-11便利店、全食超市、卡夫和绿山咖啡等90多家企业提起诉讼,称这些商家没有依法对所售咖啡中所含的致癌化学物质丙烯酰胺加注警示标识。2016年,此案进入审理第二阶段。 美国加州洛杉矶县高等法院法官伊莱休·伯利在第二阶段审理后作出的初步裁决中称,原告提供的证据表明,摄入咖啡会对胎儿、婴儿、儿童和成人造成健康风险,而被告未能证明所售咖啡中所含的丙烯酰胺处于人体摄入的安全标准。 “尽管这还不是最终裁决,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新闻,是公共健康的好日子,”原告律师拉斐尔·梅茨格说,他希望法官的裁决可以让这些企业同意降低咖啡中的丙烯酰胺水平。 如果最终裁决结果没有改变,厂商如果不在所售咖啡上标注致癌风险警告标识,每次将被处以最高2500美元的罚款。梅茨格说,7-11便利店等13家企业已达成和解,同意在所售咖啡上附加警告,星巴克等企业还在等待最终裁决结果。 美国加州法律《安全饮用水与毒性物质强制执行法》规定,对于约900种已知致癌或导致生殖毒性的化学物质,所涉及的商品应加注警告标识。 不过,伯利法官28日作出的这一初步裁决也随即引发不少机构和专家的质疑与反对。 美国全国咖啡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威廉·默里称,这一案件是对《安全饮用水与毒性物质强制执行法》的嘲弄,无助于提高公共健康,只会让消费者感到迷惑。 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饮食和癌症的专家玛丽安娜·卡拉·斯特恩说:“我理解法官依照书本的逻辑,但我也了解科学,从科学的角度,公众没有理由为饮用咖啡担心。” 咖啡豆烘烤时产生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也存在于炸薯片、烤面包片等食物中。已有研究发现丙烯酰胺会增加啮齿类动物的患癌风险,但对人类的影响尚无定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2A类致癌物。这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实际上,无论是咖啡还是薯条等其他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谈论致癌性都不能脱离“剂量”这一重要参数。以咖啡为例,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千克煮咖啡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13微克。而此前曾有研究显示,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大约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也就是说,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需要每天喝下至少10公斤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专家爱德华·焦万努奇指出,实际上,咖啡有助于减少罹患癌症风险的证据还要比致癌的证据更多一些。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6年将咖啡移出了“可能致癌物质”的名单。该机构在分析1000多项研究后指出,没有证据证明咖啡与罹患癌症之间存在必然关联,咖啡还可能会降低肝癌和子宫癌的风险。 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日前专门发表博客文章指出,咖啡不需要被贴上“致癌”标签。事实上,咖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有抗氧化、抗癌等功效。 (原题为《记者调查:“咖啡致癌”风波始末》)
云南咖啡 打造品牌迎来好时机(图) 2014-04-01 |
多地星巴克低因咖啡断货 福州供应正常或因... 2015-03-26 |
上海自贸区将建万国咖啡体验馆 首批国家馆... 2016-02-04 |
寻找中国好咖啡 首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在普... 2016-03-26 |
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成国内最大咖啡电子交易平台 2017-05-11 |
“中国咖啡活化石”焕发新生机 专家建议申... 2017-06-19 |
咖啡中含丙烯酰胺致癌物?专家:剂量不大,... 2018-04-01 |
星巴克咖啡被要求贴致癌警告标签 专家:不... 2018-04-01 |
含丙烯酰胺的星巴克咖啡被贴“致癌”标签 2018-04-02 |
科普丨给星巴克带来“致癌”标签的是何物 2018-04-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