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黄鸭”引发全民观景热潮的背后 中工网记者 徐潇 10月27日,“大黄鸭”的中国之旅正式结束,7万名游客来到颐和园,与“大黄鸭”依依惜别。 这只由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体重600公斤,足足有六层楼高,其足迹遍布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的12个城市。从9月初进驻北京园博园,到“十一”期间光临颐和园,“大黄鸭”不仅引发了一场“全民合影”的狂欢,更上演了一幕“吸金”神话。 据了解,“大黄鸭”在京展出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接待“大黄鸭”的两所公园——园博园和颐和园,门票及其他收入都已过亿元。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涌入与“大黄鸭”合影留念,也带动了衍生品售卖、餐饮、住宿、交通等周边产业的发展。 “综合两家公园门票、游船、餐饮等相关收入预计可达2亿元的水平,我们也很高兴大黄鸭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带来不错的联动效应。”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孙群介绍说,事实证明,“大黄鸭”的北京之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前,因为“大黄鸭”进京选择在靠近六环的园博园和四环以外的颐和园“落户”,一度“不被看好”:主办方担心距离远、门票贵等问题会影响到市民前来观赏的热情。 但这种担心随后被证实是多余的。根据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消息称,凭借着“大黄鸭”和园内美景的号召力,今年5月份才开园的丰台园博园,在今年9月份一举超越故宫、八达岭等老牌景区,成为北京最热旅游区。 来自园博园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中秋小长假期间,园博园共接待游客19.6万人,接待量居北京各售票景区的首位,按照指定日普通票150元计算,依靠门票等项目就可收入近3000万。其中仅9月20日当天就有8.8万人入园游览,创开园以来新高。 在颐和园,“大黄鸭”同样是“吸金”利器。据介绍,“大黄鸭”在颐和园展示了一个月,该园共接待200万游客,较去年同期增加30%。而在“大黄鸭”亮相首日,尽管是周四的工作日,颐和园全园仍然接待购票游人2.51万人次,同比增长了62.64%。“十一”黄金周期间,颐和园从10月2日至5日连续四天客流量超过10万,在10月4日,客流量一度达到了13.3万的高峰。 由于人气实在太旺,每逢周末,一家老小组成的“观鸭团”便会把公园挤得水泄不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7天长假中颐和园累计游客接待量66.6万人次,按照规定票价,依靠门票,颐和园至少有近2000万进账。